直道多不容,枉道夫豈可
出自宋代趙蕃《送梁仁伯赴江陵丞三首》:
直道多不容,枉道夫豈可。
直道誠忤人,枉道還喪我。
如君直有余,為計亦多左。
而我枉未能,若為逃轗軻。
注釋參考
直道
(1).古道路名。(秦始皇)三十五年(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)命 蒙恬 開筑,北起 九原 (今 內(nèi)蒙古 包頭市 西北),南至 云陽 (今 陜西 淳化 西北),是聯(lián)結(jié) 關(guān)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(qū)的主要通道?!妒酚洝っ商窳袀髡摗罚骸拔徇m北邊,自 直道 歸,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筑 長城 亭障,塹山堙谷,通 直道 ,固輕百姓力矣。”《新民晚報》1984.6.8:“‘ 秦始皇 直道 ’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(guī)模進攻的寬闊大道……全長一千四百里。由于是‘直道’,因此遇山開山,遇溝填溝,工程十分浩大。”
(2).泛指直的路。《北史·張衡傳》:“帝上 太行 ,開直道九十里,以抵其宅。”《魏書·太祖紀》:“車駕將北還,發(fā)卒萬人治直道?!?/p>
(3).猶正道。指確當(dāng)?shù)牡览?、準則?!抖Y記·雜記》:“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?!薄俄n非子·三守》:“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,而忠直日疏。” 唐 呂巖 《促拍滿路花》詞:“是非海里,直道作人難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一二:“﹝ 朱熹 ﹞慨然嘆息道:‘看此世界,直道終不可行!’” 魯迅 《墳·論“費厄潑賴”應(yīng)該緩行》五:“‘犯而不?!撬〉?,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’是直道?!?/p>
不容
不容 (bùróng) 不許;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(不容許有什么懷疑) 不容許存在;不接納(為世所不客) not allow exist枉道
(1).違背正道?!豆茏印ば蝿荨罚骸靶∪苏撸鞯蓝∪?,適主意而偷説,備利而偷得,如此者,其得之雖速,禍患之至亦急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十反·安定太守汝南胡伊》:“ 柳下惠 不枉道以事人,故三黜而不去?!?宋 葉適 《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(xué)士施公墓志銘》:“進退以義,士之節(jié)也;枉道干進,士之恥也?!?/p>
(2).指邪曲之道。 魯迅 《墳·論“費厄潑賴”應(yīng)該緩行》:“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’是直道。 中國 最多的卻是枉道,不打落水狗,反被狗咬了?!?/p>
(3).繞道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與吳質(zhì)書》:“今遣騎到 鄴 ,故使枉道相過?!?唐 岑參 《送盧郎中除杭州之任》詩:“知君望鄉(xiāng)處,枉道上 姑蘇 ?!?宋 蘇軾 《送海印禪師偈》:“公以三詩贈行,復(fù)枉道過某於 齊安 ?!?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續(xù)集·孤鴻--致成仿吾的一封信》:“我枉道過我海邊上的舊居,仍然空著沒有賃出?!?/p>
(4).猶漫道、莫說。 唐 尚顏 《秋夜吟》:“枉道一生無繫著, 湘 南山水別人尋?!?/p>
豈可
表示反詰。相當(dāng)于怎么可以?!蹲髠鳌ぐЧ吣辍罚骸按髧灰远Y命于諸侯,茍不以禮,豈可量也?”《漢書·史丹傳》:“且皇后謹慎,先帝又愛太子,吾豈可違指!” 金 王若虛 《五經(jīng)辨惑》:“論事者顧是非何如耳,豈可以人而移之?” 清 李漁 《巧團圓·拉引》:“老爺要去會他,豈可不通知一聲,叫他前來迎接?”
趙蕃名句,送梁仁伯赴江陵丞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