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鏡通幽魄,琴臺隱絳唇
出自唐代杜甫《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(王契,字佐卿,京兆人)》:
往往雖相見,飄飄愧此身。
不關(guān)輕紱冕,俱是避風(fēng)塵。
一別星橋夜,三移斗柄春。
敗亡非赤壁,奔走為黃巾。
子去何瀟灑,余藏異隱淪。
書成無過雁,衣故有懸鶉。
恐懼行裝數(shù),伶俜臥疾頻。
曉鶯工迸淚,秋月解傷神。
會面嗟黧黑,含凄話苦辛。
接輿還入楚,王粲不歸秦。
錦里殘丹灶,花溪得釣綸。
消中只自惜,晚起索誰親。
伏柱聞周史,乘槎有漢臣。
鴛鴻不易狎,龍虎未宜馴。
客則掛冠至,交非傾蓋新。
由來意氣合,直取性情真。
浪跡同生死,無心恥賤貧。
偶然存蔗芋,幸各對松筠。
粗飯依他日,窮愁怪此辰。
女長裁褐穩(wěn),男大卷書勻。
漰口江如練,蠶崖雪似銀。
名園當(dāng)翠巘,野棹沒青蘋。
屢喜王侯宅,時邀江海人。
追隨不覺晚,款曲動彌旬。
但使芝蘭秀,何煩棟宇鄰。
山陽無俗物,鄭驛正留賓。
出入并鞍馬,光輝參席珍。
重游先主廟,更歷少城闉。
石鏡通幽魄,琴臺隱絳唇。
送終惟糞土,結(jié)愛獨(dú)荊榛。
置酒高林下,觀棋積水濱。
區(qū)區(qū)甘累趼,稍稍息勞筋。
網(wǎng)聚粘圓鯽,絲繁煮細(xì)莼。
長歌敲柳癭,小睡憑藤輪。
農(nóng)月須知課,田家敢忘勤。
浮生難去食,良會惜清晨。
列國兵戈暗,今王德教淳。
要聞除猰貐,休作畫麒麟。
洗眼看輕薄,虛懷任屈伸。
莫令膠漆地,萬古重雷陳。
注釋參考
石鏡
(1).如鏡的山石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靈王》:“時異方貢玉人、石鏡,此石色白如月,照面如雪,謂之‘月鏡’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廬江水》:“山東有石鏡,照水之所出。有一圓石,懸崖明浄,照見人形,晨光初散,則延曜入石,豪細(xì)必察,故名石鏡焉?!?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入彭蠡湖口》詩:“攀崖照石鏡,牽葉入 松門 ?!?唐 李白 《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》詩:“ 松門 拂中道,石鏡迴清光?!?王琦 注:“﹝ 松門山 ﹞上有石鏡,光可照人。”《古今小說·臨安里錢婆留發(fā)跡》:“這 臨安里 中有座山,名 石鏡山 。山有圓石,其光如鏡,照見人影。 錢婆留 每日同眾小兒在山邊游戲,石鏡中照見 錢婆留 頭帶冕旒,身穿蟒衣玉帶?!?/p>
(2).水母的別名。 唐 段公路 《北戶錄》卷一:“水母,《兼名苑》云:一名鲊,一名石鏡,南人治而食之?!?/p>
(3).冰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坤輿·冰》:“ 黎民表 詩:‘含風(fēng)石鏡融?!矗菏R,謂冰也?!?/p>
通幽
(1).謂與神鬼交通?!度龂尽の褐尽す茌`傳》“ 經(jīng) ( 王經(jīng) )為 江夏 太守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《管輅別傳》:“ 經(jīng) 每論 輅 ,以為得龍云之精,能養(yǎng)和通幽者,非徒合會之才也?!?魯迅 《墳·科學(xué)史教篇》:“科學(xué)隱,幻術(shù)興,天學(xué)不昌,占星代起,所謂點(diǎn)金通幽之術(shù),皆以昉也。”
(2).通往幽勝之處。語出 唐 常建 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詩:“竹逕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” 明 文徵明 《寄題百花庵》詩:“舊種長松應(yīng)結(jié)子,新開竹徑更通幽?!?清 張德彝 《隨使法國記·馬賽波爾多紀(jì)事》:“千峰疊秀,曲徑通幽,樓房點(diǎn)綴,松柏婆娑?!?徐遲 《牡丹》二:“在新市場蓋起一座大舞臺,富麗堂皇;還在它旁邊布置了一座曲徑通幽的園林?!?/p>
琴臺
1.作為彈琴場所的一種高而平的建筑物。 2.安放琴的座墊。 3.臺名。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,相傳為漢司馬相如彈琴之所。 4.臺名。相傳為春秋時單父宰宓子賤彈琴之所。在山東省單縣東南之舊城北。 5.臺名。在河南省魯山縣城北,唐元德秀所建。 6.臺名。在江蘇省蘇州靈巖山上。絳唇
(1).亦作“ 絳脣 ”。朱唇,紅唇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蜀都賦》:“眺朱顏,離絳脣,眇眇之態(tài),吡噉出焉?!?南朝 梁 江淹 《詠美人春游》:“白云凝瓊貌,問珠點(diǎn)絳脣?!?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·陰隱客》:“絳唇皓齒,鬒髮如青絲?!?清 陳維崧 《竹枝·粵東詞》:“檳榔酒釀鬱林春, 鬱林 兒女多絳唇。”
(2).借指紅色簫孔。《文選·王褒<洞簫賦>》:“鎪鏤離灑,絳脣錯雜?!?李善 注:“絳脣謂簫孔以朱飾之?!?/p>
杜甫名句,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(王契,字佐卿,京兆人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