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明代袁宏道《觀第五泄記》:
從山門右折,得石徑。
數(shù)步聞疾雷聲,心悸。
山僧曰:“此瀑聲也。
” 疾趨,度石罅,瀑見。
石青削,不容寸膚,三面皆郛立。
瀑行青壁間,撼山掉谷,噴雪直下,怒石橫激如虹,忽卷掣折而后注,水態(tài)愈偉,山行之極觀也。
游人坐欹巖下望,以面受沫,乍若披絲,虛空皆緯,至飛雨瀉崖,而猶不忍去。
暮歸,各賦詩(shī)。
所目既奇,思亦變幻,恍惚牛鬼蛇神,不知作何等語(yǔ)。
時(shí)夜已午,虎之聲,如在床幾間。
彼此諦觀,須眉毛發(fā),種種皆豎,俱若鬼矣。
注釋參考
山門
山門 (shānmén) 佛寺的大門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;gate to a monastery 指佛教 Buddhism石徑
亦作“ 石逕 ”。山間石路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鴈行緣石逕,魚貫度飛梁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汝水》:“巖鄣深高,山岫邃密;石徑崎嶇,人蹟裁交?!?唐 杜牧 《山行》詩(shī):“遠(yuǎn)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?!薄度龂?guó)演義》第一一九回:“馬到山根斷,兵來(lái)石徑分。”
袁宏道名句,觀第五泄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