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楊維楨《麗人行》:
楊白花飛愁殺{1*1}人,美人如華不勝春。
錦韉馱起雙鳳縷,黃門挾飛五花云。
白日雷霆夾城道,樂游園里春正好。
就中小姊最嬌強(qiáng),雌雄雙飛觀者惱。
瑤池斗草碧云移,草青草歇春不知。
黃裙有恨隨春水,椒房青蠅何處起。
君不見翠羽颼颼帳一空,東方蝃蝀纏紫宮。
注釋參考
楊白花
(1).樂府雜曲歌辭名。 北魏 名將 楊大眼 之子 楊白花 ,容貌瑰偉, 胡太后 逼通之。會(huì)父 大眼 卒, 白花 懼及禍,改名 華 擁部曲降 南朝 梁 。太后追思不已,為作《楊白花歌》,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,聲甚凄婉。見《梁書·楊華傳》、《南史·王神念傳》。歌辭載《樂府詩集》卷七三。
(2).指柳絮。亦喻指薄倖之人。 唐 柳宗元 《楊白花》詩:“楊白花,風(fēng)吹渡 江 水。坐令宮樹無顏色,搖蕩春光千萬里?!?明 高啟 《楊白花》詩:“楊白花,太輕薄,不向?qū)m中飛,卻度 江 南落?!?/p>
愁殺
亦作“ 愁煞 ”。謂使人極為憂愁。殺,表示程度深。《古詩十九首·去者日以疏》:“白楊多悲風(fēng),蕭蕭愁sha{1-1}人。” 南唐 馮延巳 《臨江仙》詞:“夕陽千里連芳草,萋萋愁煞王孫?!?明 徐渭 《長干行》之三:“月明打開猶自可,月黑打開愁殺他。” 姚雪垠 《言志篇》:“老馬伏轅征路遠(yuǎn),曉窗愁殺白頭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