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白居易《蘇州柳》:
金谷園中黃裊娜,曲江亭畔碧婆娑。
老來處處游行遍,不似蘇州柳最多。
絮撲白頭條拂面,使君無計奈春何。
注釋參考
金谷園
(1).指 晉 石崇 于 金谷澗 中所筑的園館。 石崇 曾寫《金谷詩序》記其事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金谷園歌》:“ 石氏 滅, 金谷園 中流水絶?!?明 王錂 《尋親記·告借》:“后來只因那 緑珠 呵,將 金谷園 變作榛荊?!眳⒁姟?金谷 ”。
(2).曲牌名。見 明 湯顯祖 《紫簫記·邊思》。
中黃
(1).亦稱“ 中黃伯 ”。古勇士名?!段倪x·陳琳<為袁紹檄豫州>》:“奮 中黃 育獲 之士,騁良弓勁弩之勢。” 呂延濟(jì) 注:“ 中黃伯 、 夏育 、 烏獲 ,皆古之力士也?!?/p>
(2).泛指勇士。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拒間》:“看妖摧太白,士列中黃?!?/p>
(3).指 中黃子 。傳說中的仙人。見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地真》。 宋 蘇軾 《和讀山海經(jīng)》之四:“豈伊臭濁中,爭此頃刻光。安知青藜火,丈人非 中黃 ?!?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仙釋》:“ 冷啟敬 ,隸 淮陽 ,遇異人,授 中黃 大丹?!?/p>
(4).指 黃帝 ?!段倪x·張協(xié)<七命>》:“啟 中黃 之少宮,發(fā) 蓐收 之變商。” 呂延濟(jì) 注:“ 中黃 , 黃帝 也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三:“ 黃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,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,上登 太極宮 ,號曰 中 黃真人 。”
(5).黃石脂。《文選·張衡<南都賦>》:“太一餘糧,中黃瑴玉。” 呂向 注:“中黃,謂石中﹝黃﹞子,黃石脂也?!?/p>
(6).中央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寶刀賦》:“礪以五方之石,鑒以中黃之壤?!?唐 崔損 《五色土賦》:“眾色環(huán)封,所以示外共其方職;正色居上,所以表內(nèi)附于中黃?!?宋 范仲淹 《明堂賦》:“耽然太室,儼乎中黃?!?/p>
(7).指黃道。 晉 成公綏 《天地賦》:“ 望舒 弭節(jié)於九道, 羲和 正轡於中黃?!?唐 李乂 《奉和三會寺應(yīng)制》:“ 漢 闕中黃近, 泰山 太白連?!?/p>
(8).帝王府庫名。《后漢書·桓帝紀(jì)》:“芝草生中黃藏府?!?李賢 注引《漢官儀》:“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?!?三國 魏 曹植 《自誡令》:“豐賜光厚,訾重千金,損乘輿之副,竭中黃之府?!?/p>
(9).中營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赭白馬賦》:“効足中黃,殉驅(qū)馳兮。” 劉良 注:“中黃,中營也;以身從物曰徇。言効天子之營以從驅(qū)馳?!?/p>
(10).古指人體的橫膈膜。 明 高攀龍 《文學(xué)景耀唐公墓志銘》:“吾嘗讀 旌陽許仙 書,見其所云中黃者,人身膈膜也,膈xia{1|1}體穢濁之氣,不得薰心府。”
(11).泛指腹中?!斗馍裱萘x》第三二回:“ 天化 在花籃中取出仙藥,用水研開,把劍撬開上下牙關(guān),灌入口內(nèi),送入中黃,走三關(guān),透四肢,須臾轉(zhuǎn)八萬四千毛竅?!?/p>
裊娜
裊娜 (niǎonuó) willowy;slender and graceful 形容草或枝條細(xì)長柔軟 柳絲裊娜 無風(fēng)亦呈裊娜之姿?!鳌?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 形容女子體態(tài)輕盈柔美 那女子形體裊娜,如隨風(fēng)飄去曲江
(1).水名。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。 漢 枚乘 《七發(fā)》:“將以八月之望,與諸侯遠(yuǎn)方交游兄弟,并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?!眳㈤啞冻鯇W(xué)記》卷六、 清 汪中 《述學(xué)·廣陵曲江證》。
(2).水名。即 錢塘江 。本名 浙江 ,因潮水經(jīng)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,故又名 曲江 。 清 魏源 《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》:“靜中疑是 曲江 濤,此則云垂彼海立?!眳㈤啞墩憬ㄖ尽ど酱ㄒ弧ゅX塘江》。
(3).水名。即 曲江池 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臨 曲江 之隑州兮,望 南山 之參差。” 唐 高適 《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》詩:“ 南山 鬱初霽, 曲江 湛不流。” 清 孫枝蔚 《東亭春暮憶舊游》詩:“縱到 曲江 誰并馬,可憐 秦 女善彈箏?!痹敗?曲江池 ”。
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?!对姟り愶L(fēng)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白居易名句,蘇州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