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涉《寄河陽從事楊潛》:
憶昨天臺(tái)尋石梁,赤城枕下看扶桑。
金烏欲上海如血,翠色一點(diǎn)蓬萊光。
安期先生不可見,蓬萊目極滄海長(zhǎng)。
回舟偶得風(fēng)水便,煙帆數(shù)夕歸瀟湘。
瀟湘水清巖嶂曲,夜宿朝游常不足。
一自無名身事閑,五湖云月偏相屬。
進(jìn)者恐不榮,退者恐不深。
魚游鳥逝兩雖異,彼此各有遂生心。
身解耕耘妾能織,歲晏饑寒免相逼。
稚子才年七歲余,漁樵一半分渠力。
吾友從軍在河上,腰佩吳鉤佐飛將。
偶與嵩山道士期,西尋汴水來相訪。
見君顏色猶憔悴,知君未展心中事。
落日驅(qū)車出孟津,高歌共嘆傷心地。
洛邑秦城少年別,兩都陳事空聞?wù)f。
漢家天子不東游,古木行宮閉煙月。
洛濱老翁年八十,西望殘陽臨水泣。
自言生長(zhǎng)開元中,武皇恩化親沾及。
當(dāng)時(shí)天下無甲兵,雖聞賦斂毫毛輕。
紅車翠蓋滿衢路,洛中歡笑爭(zhēng)逢迎。
一從戎馬來幽薊,山谷虎狼無捍制。
九重宮殿閉豺狼,萬國(guó)生人自相噬。
蹭蹬瘡痍今不平,干戈南北常縱橫。
中原膏血焦欲盡,四郊貪將猶憑陵。
秦中豪寵爭(zhēng)出群,巧將言智寬明君。
南山四皓不敢語,渭上釣人何足云。
君不見昔時(shí)槐柳八百里,路傍五月清陰起。
只今零落幾株殘,枯根半死黃河水。
注釋參考
翠蓋
(1).飾以翠羽的車蓋?!痘茨献印ぴ烙?xùn)》:“馳要褭,建翠蓋?!?高誘 注:“翠蓋,以翠鳥羽飾蓋也。” 唐 李白 《東武吟》:“乘輿擁翠蓋,扈從金城東?!薄都t樓夢(mèng)》第八三回:“遂吩咐家人預(yù)備四乘緑轎,十餘輛翠蓋車,明兒黎明伺候?!?/p>
(2).泛指華美的車輛。 漢 辛延年 《羽林郎》詩(shī):“銀鞍何煜爚,翠蓋空踟躕?!?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九難》:“翠蓋飄搖,文鷁委蛇?!?/p>
(3).帝王的代稱。帝王的乘輿有翠羽為飾的華蓋,故稱。 唐 杜甫 《詠懷》之一:“ 西京 后陷沒,翠蓋蒙塵飛?!薄杜f唐書·崔胤傳》:“覩綸言於鳳紙,若面丹墀;認(rèn)御札於龍衣,如親翠蓋。”
(4).指形如翠蓋的植物莖葉。 南朝 梁元帝 《采蓮賦》:“紫莖兮文波,紅蓮兮芰荷,緑房兮翠葢,素實(shí)兮黃螺?!?金 元好問 《后灣別業(yè)》詩(shī):“童童翠蓋桑初合,灩灩蒼波麥已勻?!?清 納蘭性德 《金人捧露盤·凈業(yè)寺觀蓮有懷蓀友》詞:“田田翠蓋,趁斜陽魚浪香浮?!?/p>
衢路
(1).歧路,岔道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審微》:“故 墨子 見衢路而哭之,悲一跬而繆千里也?!薄逗鬂h書·馮衍傳》:“ 楊朱 號(hào)乎衢路兮, 墨子 泣乎白絲?!?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問答釋義》:“或謂之表木,以表王者納諫也,亦以表識(shí)衢路也?!?/p>
(2).道路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管寧傳》:“謹(jǐn)拜章陳情,乞蒙哀省,抑恩聽放,無令骸骨填于衢路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 密 開 洛口倉(cāng) 散米,無防守典當(dāng)者,又無文券,取之者隨意多少;或離倉(cāng)之后,力不能致,委棄衢路,自 倉(cāng)城 至郭門,米厚數(shù)寸,為車馬所轥踐?!?清 惲敬 《答來卿》:“如一人獨(dú)行,其衢路曲折,皆歷歷可記,隨人行則恍惚也。”
歡笑
歡笑 (huānxiào) 因歡樂而產(chǎn)生笑聲 laugh;heartily 歡笑的人群逢迎
逢迎 (féngyíng) 違心趨奉迎合 make up to;fawn on 逢迎拍馬 迎接 meet face to face 新婦識(shí)馬聲,躡履相逢迎。——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(shī)為焦仲卿妻作》李涉名句,寄河陽從事楊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