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臣本大分,天尊而地卑
出自宋代陳淳《閒居雜詠三十二首君臣》:
君臣本大分,天尊而地卑。
一言在有義,不可以為利。
注釋參考
君臣
(1).君主與臣下?!兑住ば蜇浴罚骸坝懈缸樱缓笥芯?;有君臣,然后有上下。” 唐 韓愈 《送浮屠文暢師序》:“彼見(jiàn)吾君臣父子之懿,文物事為之盛,其心有慕焉?!?宋 范仲淹 《陽(yáng)禮教讓賦》:“侯以明之,罔替君臣之義;禮無(wú)違者,遂詣賓主之情。” 清 葉廷琯 《鷗陂漁話·黃陶庵集外詩(shī)》:“當(dāng)日君臣荒樂(lè),文武酣嬉之狀,如遇目前?!?/p>
(2).中醫(yī)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。《素問(wèn)·至真要大論》:“方制君臣何謂也? 岐伯 曰:‘主病之謂君,佐君之謂臣?!薄对企牌呋`》卷六六:“君臣相得,浮沉得度,藥物和合,即神仙之要妙也?!薄缎咽篮阊浴げ倘鸷缛倘鑸?bào)仇》:“ 吳金 害了個(gè)寒癥, 陳小四 假意殷勤,贖藥調(diào)理。那藥不按君臣,一服見(jiàn)效, 吳金 死了。”
(3).指主食和副食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頤養(yǎng)·調(diào)飲啜》:“可見(jiàn)性好之物,多食不為祟也,但亦有調(diào)劑君臣之法,不可不知……肉與食較,則食為君而肉為臣?!痹敗?君臣佐使 ”。
大分
(1).大體,大致?!盾髯印s辱》:“先義而后利者榮,先利而后義者辱;榮者常通,辱者常窮;通者常制人,窮者常制於人,是榮辱之大分也?!?楊倞 注:“其中雖未必皆然,然其大分如此矣?!?章炳麟 《與人論文書(shū)》:“北方流勢(shì),本臃腫也,削而礱之,大分不出 后漢 ?!?/p>
(2).大要?!稘h書(shū)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故略表舉大分,以通古今,備溫故知新之義云?!?/p>
(3).名分;本分。多用于君臣之間。《新唐書(shū)·劉澭傳》:“始事 朱滔 ,常陳君臣大分,裁抑其兇?!?明 朱鼎 《玉鏡臺(tái)記·繫獄》:“事君的忠義先,人臣大分敢有愆?!?/p>
(4).大限;壽數(shù)。 晉 陶潛 《與子儼等疏》:“親舊不遺,每以藥石見(jiàn)救,自恐大分將有限也。”《北史·魏收傳》:“死生大分,含氣所同?!?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二:“夫生死者,人之大分,如來(lái)尚所未免?!?/p>
(5).情分?!段倪x·盧諶<答魏子悌>》:“傾蓋雖終朝,大分邁疇昔?!?李善 注:“ 李固 《與賓卿書(shū)》:‘開(kāi)廓大分,綢繆恩信?!?/p>
(6).大概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。《英烈傳》第六回:“只説前面有一個(gè)人被人打死了,那兇手逃走了。 太祖 心下思量:‘大分是母舅做出這事了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三三:“這里哨子每極多,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,假裝做 劉安住 來(lái)冒認(rèn)的?!?/p>
天尊
天尊 (tiānzūn) 道教徒對(duì)所奉神仙的尊稱;佛教徒對(duì)佛的尊稱 spirit;God陳淳名句,閒居雜詠三十二首君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