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南北朝謝朓《永明樂 二》:
民和禮樂富。
世清歌頌徽。
鴻名軼卷領(lǐng)。
稱首邁垂衣。
注釋參考
民和
民眾和睦團結(jié)?!蹲髠鳌せ腹辍罚骸爸^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。”《管子·兵法》:“畜之以道ze{1~1}民和,養(yǎng)之以德ze{1~1}民合?!?晉 潘岳 《河陽縣作》詩之二:“黔黎竟何常,政成在民和?!?宋 梅堯臣 《和永叔柘枝歌》:“始知事簡樂民和,不厭來觀柘枝舞?!?/p>
民眾的信賴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:“ 熊渠 甚得 江 漢 間民和?!薄稘h書·蕭何傳》:“客又説 何 曰:‘……君初入 關(guān) ,本得百姓心,十餘年矣,皆附君,尚復(fù)孳孳得民和。’”《梁書·止足傳·顧憲之》:“﹝ 顧憲之 ﹞性又清儉,彊力為政,甚得民和?!?/p>
禮樂
禮節(jié)和音樂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(dá)到尊卑有序遠(yuǎn)近和合的統(tǒng)治目的?!抖Y記·樂記》:“樂也者,情之不可變者也;禮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樂統(tǒng)同,禮辨異。禮樂之説,管乎人情矣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樂主和同,則遠(yuǎn)近皆合;禮主恭敬,則貴賤有序?!薄秴问洗呵铩っ舷摹罚骸澳嗣鼧穾熈?xí)合禮樂?!?高誘 注:“禮所以經(jīng)國家,定社稷,利人民;樂所以移風(fēng)易俗,蕩人之邪,存人之正性?!?唐 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三:“禮樂攻吾短,山林引興長?!?/p>
謝朓名句,永明樂 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