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羊士諤《句》
風(fēng)泉留古韻,笙磬想遺音。
桂朽有遺馥,鶯飛安可待。
塵沙藹如霧,長波驚飆度。雁起汀洲寒,馬嘶高城暮。
銀釭倦秋館,綺瑟瞻永路。重有攜手期,清光倚玉樹。
注釋參考
古韻
(1).指先 秦 漢語音韻。 東漢 時 鄭玄 言古今音異。 北周 沉重 作《毛詩音義》,書佚,僅見于 唐 陸德明 《經(jīng)典釋文·詩·邶風(fēng)下》。 宋 吳棫 發(fā)明葉韻之說, 元 戴侗 、 明 焦竑 陳第 等人力辨其非。 宋 鄭庠 辨析古韻為六部,嗣后研究不斷深入,分部日趨精密。如 章炳麟 分古韻為二十三部, 黃侃 分為二十八部。 王力 考定《詩經(jīng)》時代古韻為二十九部,《楚辭》時代為三十部。參閱 王力 《漢語音韻學(xué)》和《音韻學(xué)初步》。
(2).泛指古漢語(上古、中古)音韻。 宋 嚴羽 《滄浪詩話·詩體》:“有今韻,有古韻。如 退之 ‘此日足可惜’詩,用古韻也?!?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考索·古韻》:“今所用韻與《唐韻》不同,以今音葉 唐 詩者悮矣。而昧於學(xué)者,以《唐韻》葉三百篇尤悮。要知古今言語各殊,聲音遞變, 漢 魏 以還,已不同於《詩》《騷》,況 唐 宋 乎?且一方有一方之音,豈能以今韻葉古韻乎?”
笙磬
(1).古代謂陳于東方之磬樂?!吨芏Y·春官·眡瞭》:“眡瞭掌凡樂事,播鼗,擊頌磬、笙磬?!?鄭玄 注:“磬在東方曰笙。笙,生也。在西方曰頌……《大射禮》曰:‘樂人宿縣於阼階東,笙磬西面,其南笙鐘?!?/p>
(2).笙和磬。磬,樂器。以玉石或金屬制成,形狀如曲尺?!端螘分径罚骸皶憰懲チ牵瑔艈殴溺?,笙磬詠德,萬舞象功?!薄端问贰分酒摺罚骸绑享噻H鏘,干旄旖旎?!?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伶人 刁俊朝 妻項癭如雞卵,漸如數(shù)斛之囊,中有琴瑟笙磬之音。”
遺音
(1).謂留下聲音。 宋 蘇軾 《雷州》詩之三:“終日數(shù)椽間,但聞鳥遺音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并涉穎》之二:“路暗鳥遺音,江清魚弄姿?!?/p>
(2).指留下的聲音。 宋 秦觀 《韓樞密夫人挽詞》之一:“舊像瞻揄闕,遺音想佩環(huán)?!?清 涂大酉 《雜詩》:“飛鴻遲遲來,掉入青煙路。遺音落風(fēng)中,適與歌聲過?!?/p>
(3).不絕之馀音。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?!抖Y記·樂記》:“《清廟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嘆,有遺音者矣。”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三十:“簫管有遺音, 梁王 安在哉?!?宋 蘇軾 《送俞節(jié)推》詩:“ 吳興 有君子,淡如朱絲琴。一唱三太息,至今有遺音。” 明 唐龍 《<大復(fù)集>序》:“凡得若干首,洋洋纚纚,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?!?/p>
(4).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情舒放而遠覽,接 軒轅 之遺音。”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:“ 黃帝 使 伶?zhèn)?截竹,樂律起於 黃帝 ,故云‘接 軒轅 之遺音’?!?唐 陳季 《湘靈鼓瑟》詩:“遺音如可賞,試奏為君聽。” 郭沫若 《今昔集·diao{1*1}魚{1|1}臺訪古》:“ 翰笙 ( 陽翰笙 )言: 花苗 人甚憂抑,其音樂亦甚凄涼……我聽了這話,聯(lián)想到《楚辭》,《楚辭》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?”
(5).哀聲。《易·小過》“飛鳥遺之音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遺,失也。鳥之失聲,必是窮迫未得安處?!墩撜Z》曰:‘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?!手z音即哀聲也?!?唐 李商隱 《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》:“遺音和 蜀 魄,易簀對 巴 猿?!?/p>
(6).死者生前所說的話?!段倪x·潘岳<悼亡詩>之二》:“寢興目存形,遺音猶在耳?!?李善 注:“《左氏傳》: 晉 穆嬴 曰:今君雖終,言猶在耳?!薄段倪x·盧諶<贈劉琨一首并書>詩》:“疇曩伊何,逝者彌踈,溫溫恭人,慎終如初。覽彼遺音,恤此窮孤。” 李善 注:“遺音,謂 諶 父之言也?!?明 李東陽 《明故資政大夫謚文僖董公墓志銘》:“比有哭子之戚,公屢致吊慰,訃至之后,蓋猶有遺音焉?!?/p>
(7).留下音信。 唐 劉禹錫 《傷往賦》:“ 龍門 風(fēng)霜苦,別鶴哀鳴夜銜羽; 吳江 波浪深,雌劍一去無遺音?!?/p>
羊士諤名句,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