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長筌子《青玉案》
瞥然悟得長生路。平坦無來去。萬法圓融超六度。威音那畔,幾人曾到,別有逍遙處。靈明國內(nèi)絕朝暮。誰薦當(dāng)頭這一句。木馬嘶風(fēng)泥牛許。慈云廣布,法雷高震,密灑禪天雨。
注釋參考
萬法
佛教語。梵語dharma,意譯“法”,指事物及其現(xiàn)象,也指理性、佛法等?!叭f法”指一切事物。 南朝 宋 朱昭之 《難顧道士<夷夏論>》:“《金剛般若》,文不踰千,四句所弘,道周萬法。” 宋 蘇軾 《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》:“而況於出三界,了萬法,不生不老,不病不死,應(yīng)物而無情者乎。” 明 汪廷訥 《獅吼記·攝對(duì)》:“有則萬法俱來,無時(shí)一絲不掛,貧僧 佛印 是也?!?/p>
圓融
(1).佛教語。破除偏執(zhí),圓滿融通。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卷十七:“ 如來 觀地、水、火、風(fēng),本性圓融,周徧法界,湛然常住?!?宋 蘇軾 《答子由頌》:“五藴皆非四大空,身心河岳盡圓融。” 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十四:“眼前的愁煩是蛻化期間應(yīng)有的苦悶,超越了這一段期間,自然會(huì)入于圓融無礙的境界。”
(2).通融?!杜f五代史·唐書·明宗紀(jì)二》:“天下節(jié)度、防御使,除正、至、端午、降誕四節(jié)量事進(jìn)奉,達(dá)情而已。自於州府圓融,不得科斂百姓。”
(3).猶圓通。指文辭周密暢達(dá)。 清 黃宗羲 《與李杲堂陳介眉書》:“ 萬充宗 傳諭:以 高旦中 誌銘中有兩語,欲弟易之,稍就圓融?!?/p>
六度
(1).謂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乃萬物之制度?!痘茨献印r(shí)則訓(xùn)》:“制度,陰陽大制有六度:天為繩,地為準(zhǔn),春為規(guī),夏為衡,秋為矩,冬為權(quán)。繩者,所以繩萬物也;準(zhǔn)者,所以準(zhǔn)萬物也;規(guī)者,所以員萬物也;衡者,所以平萬物也;矩者,所以方萬物也;權(quán)者,所以權(quán)萬物也?!?/p>
(2).佛教語。又譯為“六到彼岸”?!岸取笔氰笪膒āramitā(波羅蜜多)的意譯。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(寂滅)之彼岸的六種法門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(jìn)、精慮(禪定)、智慧(般若)。 南朝 梁 王屮 《頭陁寺碑文》:“彼岸者,引之於有,則高謝四流,推之於無,則俯弘六度?!?唐 姚合 《贈(zèng)王山人》詩:“既能施六度,了悟達(dá)雙林?!?清 錢謙益 《陸孟鳧墓志銘》:“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:君儒者也,于吾師之六度有合焉?!?/p>
長筌子名句,青玉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火柴人之極限塔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