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梅堯臣《戲作常娥責》:
我昨既賦白兔詩,笑他常娥誠自癡。
正值十月十五夜,月開冰團上東籬。
畢星在傍如張羅,固謂走失應(yīng)無疑。
不意常娥早覺怒,使令烏鵲繞樹枝。
啅噪言語誰可辨,徘徊赴寢搴寒帷。
又將清光射我腹,但覺軫粟生枯皮。
乃夢女子下天來,五色云擁端容儀。
雕瓊刻肪肌骨秀,聲音柔響揚雙眉。
以理責我我為聽,何擬玉兔為凡卑。
百獸皆有偶然白,神靈獨冒由所推。
裴生亦有如此作,專意見責心未夷。
遂云裴生少年爾,謔弄溫軟在酒卮。
爾身屈強一片鐵,安得妄許成怪奇。
翰林主人亦不愛爾說,爾猶自惜知不知。
叩頭再謝沋已去,起看月向西南垂。
注釋參考
啅噪
亦作“ 啅噪 ”。1.指人聲聒噪。 唐 柳宗元 《與蕭翰林俛書》:“ 楚 越 間聲音特異,鴂舌啅譟,今聽之怡然不怪,已與為類矣!” 元 劉致 《朝天子·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臺下》曲:“近來,越騃。能捻幫窮□怪,從人啅噪放狂乖,不似今番煞?!?/p>
(2).鳥聲喧噪。 宋 梅堯臣 《戲作嫦娥責》詩:“不意 嫦娥 早覺怒,使令烏鵲繞樹枝。啅噪言語誰可辨,徘徊赴寢褰寒帷?!?元 李行道 《灰闌記》第四折:“外人誰敢擅喧嘩,便是烏鵲過時不啅噪?!?清 戴名世 《辛巳浙行日紀》:“﹝羣雀﹞啅噪至日暮乃已。”
見“ 啅譟 ”。
言語
言語 (yányǔ) 說出來的話;說出來的一個詞 spoken language;speech 言語 (yányu) 〈方〉∶招呼;回答;開口 speak out 回答呀,別不言語 言語 (yányu) 說話 speech;answer;speak;talk 與人罕言語?!鳌?魏禧《大鐵椎傳》 市人之言語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徘徊
徘徊 (páihuái)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hang about;pace up and down 他在街上徘徊 比喻猶豫不決 hesitate 三納之而未克,徘徊容與,追者益近。——明·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 危險常顧 teeter on 經(jīng)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梅堯臣名句,戲作常娥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塔樓探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