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國至亡而后知亡,至死而后知死
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強(qiáng)國》:
摘自《荀子·強(qiáng)國》
解釋:一個(gè)國家當(dāng)它滅亡了的時(shí)候,才知道滅亡的原因,正像一個(gè)人,臨死時(shí)才知道他為什么而死。
原文摘要:
亡。此亦秦之所短也。積微:月不勝日,時(shí)不勝月,歲不勝時(shí)。凡人好敖慢小事,大事至然后興之務(wù) 之,如是,則常不勝夫敦比于小事者矣。是何也?則小事之至也數(shù),其縣日也博, 其為積也大;大事之至也希,其縣日也淺,其為積也小。故善日者王,善時(shí)者霸, 補(bǔ)漏者危,大荒者亡。故王者敬日,霸者敬時(shí),僅存之國危而后戚之。亡國至亡而后知亡,至死而后知死,亡國之禍敗,不可勝悔也。霸者之善箸焉,可以時(shí)托也; 王者之功名,不可勝日志也。財(cái)物貨寶以大為重,政教功名反是--能積微者速成。 詩曰:“德輶如毛,民鮮克舉之?!贝酥^也。凡奸人之所以起者,以上之不貴義,不敬義也。夫義者,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 奸者也。今上不貴義,不敬義,如是,則天下之人百姓,皆有棄義
注釋參考
亡國
(1).亡失國家?!抖Y記·檀弓下》:“ 晉獻(xiàn)公 之喪,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,且曰:‘寡人聞之,亡國恒於斯,得國恒於斯。’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言寡人聞前古以來,失亡其國,恒於此喪禍交代之時(shí);得其國家,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時(shí)?!薄逗鬂h書·李固傳》:“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, 胡亥 、 趙高 隱而不發(fā),卒害 扶蘇 ,以至亡國。” 宋 蘇軾 《私試策問》之一:“ 呂氏 既已滅矣,而 吳 楚 之憂,幾至於亡國?!?/p>
(2).滅亡了的國家?!秾O子·火攻》:“亡國不可以復(fù)存,死者不可以復(fù)生?!薄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按嫱鰢^絶世。”
(3).將亡之國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譬若秋蓬被霜,遭風(fēng)則零落,雖有十 子產(chǎn) 如之何?故 扁鵲 不能肉白骨, 微 箕 不能存亡國也。”
而后
而后 (érhòu) 以后;后來;然后 then;after that 鳴呼!今而后(以后)吾將再病,教從何處呼汝耶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如優(yōu)孟搖頭而歌,而后可以得志?!?清· 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 大家先議一議,而后正式表決至死
至死 (zhìsǐ) 到死 to death 一直臥床至死后知
(1).覺悟較晚。亦指覺悟較晚者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覺后知,使先覺覺后覺也。” 孫中山 《民權(quán)主義》第三講:“先知先覺者為發(fā)明家,后知后覺者為宣傳家,不知不覺者為實(shí)行家?!?/p>
(2).后來的知己?!秴问洗呵铩な丫罚骸?豫讓 笑而應(yīng)之曰:‘是﹝為﹞先知報(bào)后知也,為故君賊新君矣?!?陳奇猷 集釋:“‘是’下當(dāng)從《策》補(bǔ)‘為’字,否則文不成義……此文‘是為先知報(bào)后知’猶言為 智伯 報(bào) 襄子 耳?!?/p>
荀子名句,荀子·強(qiáng)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題覺公新蘭若——— 李端〔唐代〕
- 絕句九首——— 張耒〔宋代〕
- 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——— 蘇軾〔宋代〕
- 滿庭芳(重陽前席上次元直韻)——— 佚名〔宋代〕
- 梔子花詩——— 沈周〔明代〕
- 墨君十詠霜節(jié)——— 王铚〔宋代〕
- 仲宣樓落成和吳深源制參韻——— 李曾伯〔宋代〕
- 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——— 陳淳〔宋代〕
- 紹興十三年發(fā)皇后冊寶十三首——— 佚名〔宋代〕
- 時(shí)燕堂——— 楊蟠〔宋代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