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紳《到宣武三十韻》:
七月趨梁苑,三年謝尹京。
舊風(fēng)除物蠹,新律奉師貞。
龍節(jié)雙油重,蛇矛百練明。
躍魚連后旆,騰虎耀前旌。
路轉(zhuǎn)金神并,川開鐵馬橫。
擁旄差白羽,分轡引紅纓。
在浚風(fēng)煙接,維嵩鞏洛清。
貫魚奔騎疾,連雁卷行輕。
煙壘風(fēng)調(diào)角,秋原雨洗兵。
宿云看布甲,疏柳見分營。
鼓徹通宵警,和門候曉晴。
虎符三校列,魚胄萬夫迎。
弄馬猿猱健,奔車角牴呈。
駕肩傍隘道,張幕內(nèi)連楹。
森戟承三令,攢戈退一聲。
及郊知雨過,觀俗辨風(fēng)行。
望宋憐思女,游梁念客卿。
義夫留感激,公子播英名。
澤廣豚魚洽,恩宣豈弟生。
善師忘任智,中略在推誠。
式宴歌鐘合,陳筵綺繡并。
戲鼙千卒躍,均酒百壺傾。
樂與師徒共,歡從井邑盈。
教通因漸染,人悅尚和平。
授鉞慚分閫,登壇荷列城。
虛裘朝獨坐,雄劍夜孤鳴。
白發(fā)侵霜變,丹心捧日驚。
衛(wèi)青終保志,潘岳未忘情。
期月終迷化,三年詎有成。
惟看波海動,天外斬長鯨。
注釋參考
擁旄
[taken flag with yak's tail and controled some land by anciene military officer] 古代武官持旄節(jié)專制一方
擁旄萬里。——南朝梁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
詳細(xì)解釋持旄。借指統(tǒng)率軍隊?!段倪x·丘遲<與陳伯之書>》:“朱輪華轂,擁旄萬里,何其壯也?!?李善 注:“ 班固 《涿邪山祝文》:‘杖節(jié)擁旄,征人伐鼓?!?南朝 梁 虞羲 《詠霍將軍北伐》:“擁旄為 漢 將,汗馬出長城。” 唐 駱賓王 《從軍中行路難》詩:“將軍擁旄宣廟略,戰(zhàn)士橫行靜夷落?!?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明春二公論戰(zhàn)》:“ 春將軍 寧 亦世代擁旄者,言對敵如角觝然,覺稍勢異,即放手再與之撲,不然必顛仆矣?!?/p>
白羽
(1).白色羽毛?!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鞍子鹬滓?,猶白雪之白?!?南朝 宋 謝惠連 《雪賦》:“白羽雖白,質(zhì)以輕兮;白玉雖白,空守貞兮。”
(2).借指白色的鳥。 宋 沉遘 《次韻和鞠顏叔游山》:“紫鱗驚躍起,白羽倦飛還?!?/p>
(3).古代軍中主帥所執(zhí)的指揮旗。又稱白旄。亦泛指軍旗。《呂氏春秋·不茍》:“ 武王 左釋白羽,右釋黃鉞,勉而自為係。”《書·牧誓》作“白旄”?!犊鬃蛹艺Z·致思》:“ 子路 進(jìn)曰: 由 愿得白羽若月,赤羽若日,鐘鼓之音上震於天,旍旗繽紛下蟠於地。 由 當(dāng)一隊而敵之,必也攘地千里,搴旗執(zhí)聝?!?唐 李白 《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》詩:“今茲討鯨鯢,旌斾何繽紛。白羽落酒樽, 洞庭 羅三軍?!?/p>
(4).指羽箭?!段倪x·司馬相如<上林賦>》:“彎蕃弱,滿白羽,射游梟,櫟蜚遽。” 郭璞 注:“以白羽為箭,故言白羽也。”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古》詩之三:“留我一白羽,將以分符竹?!?宋 王安石 《陰山畫虎圖》詩:“逶迤一虎出馬前,白羽橫穿更人立?!?/p>
(5).借指士兵。 唐 盧綸 《冬日登城樓有懷因贈程騰》詩:“君不見, 漢 家邊將在邊庭,白羽三千出 井陘 ?!?唐 法振 《河源破賊后贈袁將軍》詩:“白羽三千駐,蕭蕭萬里行?!?/p>
(6).指羽扇。 唐 駱賓王 《宿溫城望軍營》詩:“白羽搖如月,青山斷若云?!?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上:“ 史君 開府未浹旬,欲戴綸巾揮白羽。” 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游說》:“鼓旗揚,白羽一揮同發(fā)矢,黃龍三轉(zhuǎn)倒拖鎗,倒拖鎗。” 清 曹寅 《途次示侄驥》詩之三:“可堪揮白羽,安事踐青蒲?!?/p>
(7).指羽書。又名羽檄。古代征調(diào)軍隊的文書,插鳥羽示緊急,故名。 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偵報》:“爺爺呵,莫待傳白羽始安排!” 徐朔方 校注:“白羽,羽檄,古代徵調(diào)軍隊的文書?!?/p>
(8).古邑名。在今 河南省 西峽縣 ?!洞呵铩ふ压四辍罚骸岸?, 許 遷于 白羽 ?!?楊伯峻 注:“ 白羽 在今 河南 西峽縣 西關(guān)外。”
李紳名句,到宣武三十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