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鼎象九州,山經(jīng)有遺載
出自宋代歐陽修《讀山海經(jīng)圖》:
夏鼎象九州,山經(jīng)有遺載。
空蒙大荒中,杳靄群山會。
炎海積歊蒸,陰幽異明晦。
奔趨各異種,倏忽俄萬態(tài)。
群倫固殊稟,至理寧一概。
駭者自云驚,生兮孰知怪。
未能識造化,但大披圖繪。
不有萬物殊,豈知方輿大。
注釋參考
鼎象
相傳 夏禹 時以百物之象鑄于鼎,使民知善惡。典出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昔 夏 之方有德也,遠(yuǎn)方圖物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,百物而為之備,使民知神姦?!?杜預(yù) 注:“象所圖物,著之於鼎。” 明 唐順之 《零陵縣知縣題名記》:“是則其為令也,善而名之也,甚于旂常之載焉;其為令也,惡而名之也,甚于鼎象之鑄焉?!?/p>
九州
九州 (Jiǔzhōu) 中國的別稱 China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Kyushu山經(jīng)
(1).《山海經(jīng)》的簡稱。《漢書·張騫李廣利傳贊》:“故言九州山川,《尚書》近之矣。至《禹本紀(jì)》、《山經(jīng)》所有,放哉!”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銅博山香爐賦》:“方 夏 鼎之瓌異,類《山經(jīng)》之俶詭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雜述》:“ 夏 禹 敷土,實(shí)著《山經(jīng)》?!?/p>
(2).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。 唐 韓愈 《毛穎傳》:“陰陽、卜筮、占相、醫(yī)方、族氏、山經(jīng)、地志、字書、圖畫、九流百家、天人之書,及至浮圖、《老子》、外國之説,皆所詳悉。” 宋 歐陽修 《菱溪大石》詩:“山經(jīng)地誌不可究,遂令異説爭紛紜?!?清 黃宗羲 《周云淵先生傳》:“自歷以外,圖書、皇極、律呂、山經(jīng)、水志、分野、算法……莫不各有成書。”
遺載
指前代留下的記載事情的書或文章?!段簳ご拮釉獋鳌罚骸?正始 之末,任屬記言,撰緝餘暇,乃刊著 趙 、 燕 、 秦 、 夏 、 涼 、 蜀 等遺載,為之贊序,褒貶評論?!?/p>
歐陽修名句,讀山海經(jīng)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