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輿玉輦背三條,水閣山樓望九霄
出自唐代李乂《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》:
金輿玉輦背三條,水閣山樓望九霄。
野外初迷七圣道,河邊忽睹二靈橋。
懸冰滴滴依虬箭,清吹冷冷雜鳳簫。
回晚平陽歌舞合,前溪更轉木蘭橈。
注釋參考
金輿
(1).亦作“ 金轝 ”。帝王乘坐的車轎。《史記·禮書》:“人體安駕乘,為之金輿錯衡,以繁其飾?!?唐 黃滔 《明皇回駕經馬嵬賦》:“初其 漢 殿如子, 燕 城若讎,驅鐵馬以飛至,觸金輿而出游?!?明 方孝孺 《蜀王殿下賜行廚酒膳奉謝》詩:“ 秦 民擁路觀金轝,口稱盛德目睢盱?!?/p>
(2).喻指宮闈。 姚錫鈞 《春聲自序》:“上之載秘記於金輿,下焉採閭巷之瑣語。”
玉輦
天子所乘之車,以玉為飾。 晉 潘岳 《籍田賦》:“天子乃御玉輦,蔭華蓋?!?唐 杜牧 《洛陽長句》詩之二:“ 連昌 繡嶺 行宮在,玉輦何時父老迎?” 清 納蘭性德 《王明君》詩:“椒庭充選后,玉輦未曾迎?!?/p>
三條
(1).見“ 三條路 ”。
(2).指 北條山 、 中條山 、 南條山 。 唐 皎然 《送沉居士還太原》詩:“浪花飄一葉,峯色向三 條 。”
水閣
水閣 (shuǐgé) 靠近水的樓閣 waterside pavilion山樓
(1).山間樓房。 北周 庾信 《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》:“水谷銀沙,山樓石柱?!?唐 張祜 《題金陵渡》詩:“ 金陵 津渡小山樓,一宿行人自可愁。” 唐 孔德紹 《南隱游泉山》詩:“野花開石鏡,云葉掩山樓?!?/p>
(2).高樓。 唐 王勃 《九成宮頌》:“山樓獸矯,云臺鳥次?!?/p>
(3).臨時搭建的彩飾樓棚。 唐 蘇颋 《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》詩:“繞花開水殿,架竹起山樓?!?宋 王珪 《宮詞》:“山樓彩鳳棲寒月,宴殿金麟吐御香。蜀錦地衣呈隊舞,教頭先出拜君王?!?宋 陳元靚 《歲時廣記·上元上·立棘盆》:“上乘平頭輦從寺觀出,由馳道入,穿山樓下過。”
九霄
(1).天之極高處;高空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暢玄》:“其高則冠蓋乎九霄,其曠則籠罩乎八隅?!?唐 武衡 《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》詩:“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, 劍 壁危梁上九霄。” 徐特立 《言立》詩:“丈夫落魄縱無聊,壯志依然抑九霄?!?/p>
(2).道家謂仙人居處。《文選·沉約<游沉道士館>詩》:“鋭意三山上,託慕九霄中?!?張銑 注:“九霄,九天仙人所居處也?!?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比乎 崑 山之天柱,矗九霄而垂云。” 王琦 注:“按道書,九霄之名,謂赤霄、碧霄、青霄、絳霄、黅霄、紫霄、練霄、玄霄、縉霄也。一説以神霄、青霄、碧霄、丹霄、景霄、玉霄、瑯霄、紫霄、火霄為九霄。” 宋 陸游 《長生觀觀月》詩:“獨倚欄桿吹玉笛,道人不怕九霄寒?!?/p>
(3).喻皇帝居處。 唐 杜甫 《臘日》詩:“口脂面藥隨恩澤,翠管銀罌下九霄?!?/p>
(4).借指帝王。 唐 包佶 《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》詩:“九霄偏眷顧,三事早提攜?!?唐 黃滔 《敷水廬校書》詩:“九霄無詔下,何事近清塵?”
李乂名句,侍宴安樂公主山莊應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