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,喜歡登高遠望。喜歡登高遠望,為了寫出新詞,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。
現(xiàn)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,想說卻說不出。想說卻說不出,卻說道:“好個涼爽的秋天呀!”
注釋
丑奴兒:詞牌名。
博山: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。因狀如廬山香爐峰,故名。淳熙八年(1181)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,常過博山。
少年:指年輕的時候。不識:不懂,不知道什么是。
“為賦”句:為了寫出新詞,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。
強(qiǎng):勉強地,硬要。
識盡:嘗夠,深深懂得。
欲說還(huán)休: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:1.男女之間難于啟齒的感情。2.內(nèi)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。
休:停止。
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問答
問:《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》的作者是誰?
答: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辛棄疾
問: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的作品
問: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是什么體裁?
答:詞
問: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《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》
問: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 的下一句是 愛上層樓。
問: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辛棄疾名句大全
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賞析
此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,襯托“而今”深深領(lǐng)略了愁苦的滋味,卻又說不出道不出,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。
詞的上片,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,所以喜歡登上高樓,憑欄遠眺。少年時代,風華正茂,涉世不深,樂觀自信,對于人們常說的“愁”還缺乏真切的體驗。首句“少年不識愁滋味”,乃是上片的核心。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(qū)。青少年時代的他,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,親見了金人的兇殘,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。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,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,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。因此,他不知何為“愁”,為了效仿前代作家,抒發(fā)一點所謂“愁情”,他是“愛上層樓”,無愁找愁。作者連用兩個“愛上層樓”,這一疊句的運用,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,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。前一個“愛上層樓”,同首句構(gòu)成因果復句,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,所以喜歡登樓賞玩。后一個“愛上層樓”,又同下面“為賦新詞強說愁”結(jié)成因果關(guān)系,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(fā)詩興,在當時“不識愁滋味”的情況下,也要勉強說些“愁悶”之類的話。這一疊句的運用,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(lián)系起來,將上片“不知愁”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。
詞的下片,表現(xiàn)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,處世閱歷漸深,對于這個“愁”字有了真切的體驗。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,本想與南宋政權(quán)同心協(xié)力,共建恢復大業(yè)。誰知,南宋政權(quán)對他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,他不僅報國無門,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,“一腔忠憤,無處發(fā)泄”,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?!岸褡R盡愁滋味”,這里的“盡”字,是極有概括力的,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,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(zhuǎn)折。接著,作者又連用兩句“欲說還休”,仍然采用疊句形式,在結(jié)構(gòu)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。這兩句“欲說還休”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。前句緊承上句的“盡”字而來,人們在實際生活中,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,極度的高興轉(zhuǎn)而潛生悲涼,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(diào)侃。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,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。后一個“欲說還休”則是緊連下文。因為,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,而是憂國傷時之愁。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,抒發(fā)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,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,只得轉(zhuǎn)而言天氣,“天涼好個秋”。這句結(jié)尾表面形似輕脫,實則十分含蓄,充分表達了作者之“愁”的深沉博大。
辛棄疾的這首詞,通過“少年”、“而今”,無愁、有愁的對比,表現(xiàn)了他受壓抑排擠、報國無門的痛苦,是對南宋統(tǒng)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。在藝術(shù)手法上,“少年”是賓,“而今”是主,以昔襯今,以有寫無,以無寫有,寫作手法也很巧妙,突出渲染一個“愁”字,并以此為線索層層鋪展,感情真摯委婉,言淺而意深,將詞人大半生的經(jīng)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,有強烈的藝術(shù)效果。
- 鷓鴣天挺挺君家有祖風?!鋈斡鄳c尚無窮。釣鰲莫問當年事,汗馬須收第一功。何日是,夢維熊。麥光搖翠浪花紅。一尊敬為祈難老,要作人間矍鑠翁。
- 浣溪沙·宿醉離愁慢髻鬟宿醉離愁慢髻鬟,六銖衣薄惹輕寒,慵紅悶翠掩青鸞。羅襪況兼金菡萏,雪肌仍是玉瑯玕,骨香腰細更沈檀。
- 青云干呂郁郁復紛紛,青霄干呂云。色令天下見,候向管中分。遠覆無人境,遙彰有德君。瑞容驚不散,冥感信稀聞。湛露羞依草,南風恥帶薰。恭惟漢武帝,馀烈尚氛氳。
- 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夾岸蘆蒿障日微,拍堤波浪濺人衣。隔江喚得漁船守,貫柳雙鱸自買歸。
- 八聲甘州(壬子餞帥機沈好問)正莼鱸佳夢繞吳鄉(xiāng),牙檣忍輕離。向仲宣樓上,憑高舉酒,幾共燈棋。曾記少陵留詠,出幕合持麾。飛蓋長安去,華貫平躋。好是倚門迎笑,恰野堂云壑,菊后梅時。慶鳳雛新長,攜手奉萊衣。撫孤松、絕勝細柳,念征人、徒老玉關(guān)西。歸來也,幅巾藜杖,辦取追隨。
- 淚二首鮫盤千點怨吞聲,蠟炬風高翠箔輕。夜半商陵聞別鶴,酒闌安石對哀箏。銀屏欲去連珠迸,金屋初來玉筋橫。馬上悲歌寄黃鵠,紫臺回首暮云平。
- 峽州送清徹上人歸浙西(一作送清江上人歸東林)風濤幾千里,歸路半乘舟。此地難相遇,何人更共游。坐經(jīng)嵩頂夏,行值洛陽秋。到寺安禪夕,江云滿石樓。
- 高陽臺紅入桃腮,青回柳眼,韶華已破三分。人不歸來,空教草怨王孫。平明幾點催花雨,夢半闌、欹枕初聞。問東君,因甚將春,老了閑人。東郊十里香塵滿,旋安排玉勒,整頓雕輪。趁取芳時,共尋島上紅云。朱衣引馬黃金帶,算到頭、總是虛名。莫閑愁,一半悲秋,一半傷春。
- 聞雞今夕知何夕陽,此聲非惡聲。窗前疑月色,枕上誤天明。未必皆三唱,惟應只四更。姑蘇城外寺,此際已鐘鳴。
- 宣靜三臺 嗚鶴余音卷一自小飄蓬,身心落魄,云游多在山東。世間事,看破渾是假,想榮華猶似夢中。蓋個庵兒,隈山靠水,栽松種竹成林??慌懊?,樂清閑、勝競利名。月朗山東,涼風細細,南溪綠水粼粼。漸煉得方寸如灰冷,一陽生,玉鼎自溫。秀氣氤氳,仙花爛熳,芳芬開遍黃庭。玉女金童,采將來、煉就紫金。運轉(zhuǎn)三關(guān),驅(qū)回四象,沖和一點靈明。氣結(jié)神凝。聽笙簫、一派樂音。夙世前緣,生逢正教,全真妙道幽深。行滿功成,跨鸞鶴上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