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歐陽修《夜宿中書東合》:
翰林平日接群公,文酒相歡慰病翁。
白首歸田徒有約,黃扉論道愧無功。
攀髯路斷三山遠,憂國心危百箭攻。
今夜靜聽丹禁漏,尚疑身在玉堂中。
注釋參考
攀髯
傳說 黃帝 鑄鼎于 荊山 下,鼎成,有龍下迎, 黃帝 乘之升天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。馀小臣不得上龍身,乃持龍髯,而龍髯拔落,并墮 黃帝 之弓。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。事見《史記·封禪書》。后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。 唐 元稹 《為令狐相國謝賜金石凌紅雪狀》:“臣職司復(fù)上,戀切攀髯,方當匍匐而前,敢有赫曦之懼?!?宋 歐陽修 《辭特轉(zhuǎn)吏部侍郎表》:“犬馬未報,但虞填壑之有時;弓劍忽遺,遽嘆攀髯之莫及?!?清 錢德震 《送白學(xué)士祭告孝陵及南岳》詩:“攀髯千古事,歸胙百官情?!币嘧鳌?攀龍 ”、“ 攀胡 ”。 晉 陶潛 《命子》詩之三:“於赫 愍侯 ,運當攀龍。撫劍風(fēng)邁,顯茲武功?!薄杜f唐書·哀帝紀》:“皇太后義深鳴鳳,痛切攀龍,亦欲專奉靈輿,躬及園寢,兼進追摧之道,用終克盡之儀。” 宋 歐陽修 《辭覃恩轉(zhuǎn)左丞表》:“國恩未報,但虞填壑以遺羞;金鼎已成,豈謂攀胡之莫及。”
三山
(1).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 三壺 ,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?!?唐 駱賓王 《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》詩:“玄都五府風(fēng)塵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?!?宋 蘇軾 《奉和陳賢良》詩:“三山舊是神仙地,引手東來一釣鼇?!?清 黃遵憲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詩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橫縱六里聽 張儀 ?!?/p>
(2). 福州 的別稱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,東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。見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。 元 薩都剌 《入閩過平望驛》詩:“ 廣陵 城里別匆匆,一去 三山 隔萬重?!?/p>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詩:“數(shù)點疏星紫錦斑,仙家新樣剪三山?!?元 郭玨 《送友人從軍》詩:“七星戰(zhàn)袍襯金甲,三山尖帽飄猩紅?!?明 費信 《星槎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。”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蹄懸四跼腦顆方,胯聳三山尾株直。” 宋 黃庭堅 《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》:“家徒四壁書侵坐,馬聳三山葉擁門?!痹敗?三山骨 ”。
(5).喻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、帝國主義三重壓迫。 郭沫若 《頌黨慶》詩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紅旗鮮?!?蕭華 《井岡山頌》詩:“推翻三山驚寰宇,社會主義日日新?!?/p>
憂國
為國事而憂勞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四》:“寡人憂國愛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?!?唐 韓愈 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,不惜傷損威重?!?清 錢謙益 《董應(yīng)舉授中大夫制》:“為國以得人為急,人臣以憂國為先?!?/p>
百箭
一百支箭。亦喻無數(shù)憂煩痛苦?!侗饼R書·神武帝紀下》:“追騎至,親信都督 尉興慶 曰:‘王去矣, 興慶 腰邊百箭,足殺百人?!?宋 歐陽修 《讀書》詩:“自從中年來,人事攻百箭?!?宋 孫覿 《蘭溪津亭病起》詩:“風(fēng)波涌地千漚發(fā),創(chuàng)痏鉆皮百箭攻。”如:百箭鉆心。
歐陽修名句,夜宿中書東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奇兵到家安裝平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