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可披襟對,誰應(yīng)滿掬收
出自唐代吳秘《風(fēng)光草際浮》:
草色春沙里,風(fēng)光曉正幽。
輕明搖不散,郁昱麗仍浮。
吹緩苗難轉(zhuǎn),暉閑葉本柔。
碧凝煙彩入,紅是日華流。
耐可披襟對,誰應(yīng)滿掬收。
恭聞掇芳客,為此尚淹留。
注釋參考
耐可
(1).寧可;愿得。 唐 劉長卿 《赴宣州使院留辭韋使君》詩:“耐可機(jī)心息,其如羽檄何!” 宋 薛嵎 《寄公袞舍弟》詩:“余生百計拙,耐可事清吟?!?清 曹貞吉 《沁園春·贈柳敬亭》詞:“蕩子辭家,羈人遠(yuǎn)戍,耐可逢場作戲來?!?/p>
(2).怎得,安得。 唐 李白 《陪族叔曄及賈舍人至游洞庭》詩之二:“南湖秋水夜無煙,耐可乘流直上天!” 宋 敖陶孫 《上閩帥范石湖》詩:“騷人有幾登青竹,耐可同時欠執(zhí)鞭?!?明 王世貞 《聞南中流言有感》詩之三:“偶然文字落塵寰,耐可爭名眼睫間?!?清 曹寅 《集余園看梅同人限字賦詩追憶昔游有感而作》:“頻年漫信能分別,耐可巡簷細(xì)討論?!?/p>
披襟
(1).敝開衣襟。多喻舒暢心懷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風(fēng)賦》:“有風(fēng)颯然而至,王廼披襟而當(dāng)之曰:‘快哉此風(fēng)!’” 宋 張景星 《秋日白鷺亭》詩:“開樽屏絲竹,披襟向蕭籟。” 清 杜岕 《張大育頭陀抱琴來同孟新聽彈》詩:“一曲《涂山操》,披襟此日過?!?/p>
(2).指衣衫破爛,把衣襟拖掛下來。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四章二:“那些壯丁們在每一個人身上穿著一件衛(wèi)生衣……大框小洞,帶片披襟,甚至有的一邊袖筒短了一截?!?/p>
(3).亦作“ 披衿 ”。猶披心。謂推誠相與?!稌x書·周顗傳》:“ 伯仁 總角於東宮相遇,一面披襟,便許之三事,何圖不幸自貽王法。”《藝文類聚》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《<臨海伏府君集>序》:“與君道合神遇,投分披衿。” 唐 杜甫 《奉贈盧五丈參謀琚》詩:“入幕知 孫楚 ,披襟得 鄭僑 ?!?清 陳盟 《與親友話舊》詩:“所愿故鄉(xiāng)歸有路,披襟重話再生歡?!?/p>
吳秘名句,風(fēng)光草際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