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杜甫《四松》:
四松初移時,大抵三尺強。
別來忽三載,離立如人長。
會看根不拔,莫計枝凋傷。
幽色幸秀發(fā),疏柯亦昂藏。
所插小藩籬,本亦有堤防。
終然掁撥損,得吝千葉黃。
敢為故林主,黎庶猶未康。
避賊今始歸,春草滿空堂。
覽物嘆衰謝,及茲慰凄涼。
清風為我起,灑面若微霜。
足以送老姿,聊待偃蓋張。
我生無根帶,配爾亦茫茫。
有情且賦詩,事跡可兩忘。
勿矜千載后,慘澹蟠穹蒼。
注釋參考
移時
經(jīng)歷一段時間?!逗鬂h書·吳祐傳》:“ 祐 越壇共小史 雍丘 、 黃真 歡語移時,與結(jié)友而別。” 五代 王周 《會噲岑山人》詩:“略坐移時又分別,片云孤鶴一枝笻。”《清平山堂話本·洛陽三怪記》:“移時之間,就壇前起一陣大風?!?清 劉獻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無日不詔入,語必移時?!?/p>
大抵
大抵 (dàdǐ) 大概;大致 mostly;in the main;on the whole三尺
三尺 (sānchǐ) 指劍,劍約長三尺,故以“三尺”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。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故稱法律為“三尺法”,簡稱“三尺”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-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?!鳌?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杜甫名句,四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