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鼎需《偈》:
頂門豎亞摩醯眼,肘后斜懸奪命符。
瞎卻眼,卸卻符,趙州東壁掛葫蘆。
注釋參考
頂門
(1).指頭頂?shù)那安?。因其中央有囟門,故稱。 宋 范成大 《問天醫(yī)賦》:“覺邪夢邪?陸離紛紜。神馬具裝,出於頂門?!薄段饔斡洝返谌幕兀骸敖鸸堪?,離頂門祇隔三分;七星劍,向心窩惟爭一蹍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呕兀骸?匡超人 不看便罷,看了這款單,不覺颼的一聲,魂從頂門出去了?!?趙樹理 《小二黑結(jié)婚》二:“頂門上的頭發(fā)tuo{1|1}光了,用黑手帕蓋起來?!?/p>
(2).謂兩家大門相對?!缎咽篮阊浴ず沾笄溥z恨鴛鴦絳》:“ 赫 家是頂門主顧,故此家中大小無不認得?!?/p>
(3).支撐門戶?!段饔斡洝返谒乃幕兀骸拔壹依餆鸬?,也是他;掃地的,也是他;頂門的,也是他?!?/p>
肘后
謂隨身攜帶的。指醫(yī)書或藥方。 唐 杜甫 《寄張十二山人》詩:“肘后符應(yīng)驗,囊中藥未陳。” 前蜀 貫休 《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》詩:“珠殿香軿倚翠稜,寒棲吾道寄 孫登 ,豈應(yīng)肘后終無分,見説仙中亦有僧。” 明 唐順之 《題贈施心菊醫(yī)士》詩:“肘后傳方多已試,鼎中留藥不嫌貧?!?清 方文 《京口訪鄔沂公感舊》詩:“獨憐肘后方書在,我欲從君隱市門。”參見“ 肘后方 ”。
釋鼎需名句,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