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真一酒歌》
空中細莖插天芒,不生沮澤生陵岡。
涉閱四氣更六陽,森然不受螟與蝗。
飛龍御月作秋涼,蒼波改色屯云黃。
天旋雷動玉塵香,起溲十裂照坐光。
跏趺牛嚼安且詳,動搖天關出瓊漿。
壬公飛空丁女藏,三伏遇井了不嘗。
釀為真一和而莊,三杯儼如侍君王。
湛然寂照非楚狂,終身不入無功鄉(xiāng)。
注釋參考
涉閱
(1).謂經(jīng)歷。 宋 蘇軾 《真一酒歌》:“涉閲四氣更六陽,森然不受螟與蝗?!?/p>
(2).涉獵,閱讀。 唐 吳兢 《<樂府古題要解>序》:“余頃因涉閲傳記,用諸家文集,每有所得,輒疏記之?!?/p>
四氣
(1).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的溫、熱、冷、寒之氣?!抖Y記·樂記》:“奮至德之光,動四氣之和,以著萬物之理?!?孔穎達 疏:“動四氣之和,謂感動四時之氣,序之和平,使陰陽順序也?!?唐 馮著 《行路難》詩:“春秋四氣更迴換,人事何須再三嘆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》:“蓊鬱三光晦,溫暾四氣勻?!?/p>
(2). 漢 儒附會天人相應之說,以喜怒樂哀應四時為四氣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王道通三》:“喜氣為暖而當春,怒氣為清而當秋,樂氣為太陽而當夏,哀氣為太陰而當冬。四氣者,天與人所同有也。”
六陽
(1).中醫(yī)十二經(jīng)脈中,有手三陽、足三陽(陽明、太陽、少陽)六經(jīng)脈,謂之六陽,見《靈樞經(jīng)·經(jīng)脈》。六陽經(jīng)脈皆聚于頭部,故亦稱頭為六陽或六陽會首、六陽魁首。 元 李壽卿 《伍員chui{1*1}簫》第三折:“有一個漁翁只為著一時意氣,自刎了六陽的那首級?!?明 朱有燉 《義勇辭金》第四折:“將你那血瀝瀝六陽,涴了我明滉滉鋼刀。”
(2).古以天氣為陽,地氣為陰,十一月至來年四月為陽氣上升之時,合稱六陽?!抖Y記·月令》“﹝孟春之月﹞天氣下降,地氣上騰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天地之氣謂之陰陽,一年之中或升或降。故圣人作象,各分為六爻,以象十二月。陽氣之升,從十一月為始,陽氣漸升,陰氣漸下;至四月,六陽皆升,六陰皆伏。至五月,一陰初升,陰氣漸升,陽氣漸伏;至十月,六陰盡升,六陽盡伏?!?明 張居正 《賀冬至表》之一:“斗杓旋子,月當三統(tǒng)之先;昴宿殷宵,序屬六陽之始?!?/p>
然不
見“ 然否 ”。
蘇軾名句,真一酒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