嘆從前眼底,一丁不識,四海曾空
出自宋代吳編修《八聲甘州(吳編修解任)》:
系酒船、夜入古江樓,渾莫辨西東。
嘆從前眼底,一丁不識,四海曾空。
老去休休莫莫,誰識舊元龍。
尚解被襟去,賦大王雄。
回首演仙高處,問赤松無恙,舍子何從。
便不然學稼,猶有相牛翁。
小婆娑、東家故舍,也著儂、四下二之中。
薌州外溪風山月,鷗鷺盟同。
注釋參考
從前
從前 (cóngqián) 往昔,先前 formerly;before 從前香山觀有個道士天天講故事 曾經(jīng),一度 once 從前和她很熟悉,可是現(xiàn)在忘記了她的名字眼底
眼底 (yǎndǐ)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(nèi)構造。如:脈絡膜、視網(wǎng)膜、視神經(jīng)ru{1-1}頭等 the bottoms of eyes 眼前;眼里 right before one’s eyes 登樓一望,全城景色盡收眼底一丁不識
一字不識?!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四八回:“理刑副千戶 西門慶 ,本係市井棍徒,夤緣陞職,濫冒武功,菽麥不知,一丁不識?!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谝换兀骸澳?邢生 后來做到尚書的人品,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這個一丁不識的佳公子?”參見“ 一丁 ”。
成語解釋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。一丁不識出處《舊唐書·張弘靖傳》:“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弓,不如識一丁字?!笔褂美涠乒艧o類書,此真一丁不識之無知妄作也矣。四海
四海 (sìhǎi)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,信義著于四海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 大閹之亂,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歟?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 豪放、豁達 unconstrained 老牛說:“真是大手筆,四海得很”曾空
高空。 唐 杜甫 《往在》詩:“解瓦飛十里,繐帷紛曾空?!?/p>
吳編修名句,八聲甘州(吳編修解任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