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冬日雜興》:
日出山門曉,日入山徑陰。
區(qū)區(qū)昏復(fù)旦,役役古猶今。
竹瘦人群玉,菊荒文碎金。
泛觀難究理,默識自明心。
注釋參考
泛觀
亦作“泛觀”??v觀;廣泛地瀏覽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於是乎周覽泛觀,縝紛軋芴,芒芒恍忽,視之無端,察之無涯?!?宋 孫奕 《履齋示兒編·字說·集字一》:“凡諸家小説奧篇隱袠,有字音異同,皆裒集左方,以便考閲,庶急于肄業(yè)者,免泛觀之勞也?!?/p>
究理
(1).盡理?!豆茏印ご罂铩罚骸爸钦呔坷矶L慮,身得免焉?!?尹知章 注:“智者既盡理,而謀慮又長,故免於危亡?!?漢 劉向 《新序·雜事二》:“奈何其無究理而任天也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っ鞯奂o(jì)》:“非所以究理盡情也?!?/p>
(2).推求道理?!杜f唐書·職官志二》:“﹝考課之法﹞有二十七最……其二十二曰:推步盈虛,究理精密,為歷官之最?!?元 劉伯亨 《朝元樂》套曲:“自尋思,閑究理。在地上者天,在天下者地。”
(3).追究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素秋》:“公子於憲府究理甚急,邑官皆奉嚴(yán)令, 甲 知不可復(fù)匿,始出,至公堂實(shí)情盡吐。”
默識
暗中記住。語出《論語·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?!薄段倪x·孔融<薦禰衡表>》:“ 弘羊 潛計(jì), 安世 默識,以 衡 準(zhǔn)之,誠不足怪?!?李善 注引《漢書》:“ 張安世 ,字 少孺 ,為郎。上行幸 河 東,嘗亡書三篋,詔問,莫能知,唯 安世 識之,具作其事?!?唐 裴铏 《傳奇·昆侖奴》:“姬躍下榻執(zhí)生手曰:‘知郎君穎悟,必能默識,所以手語耳。’” 清 二石生 《十洲春語·攟語》:“投贈諸什,皆默識成誦?!?/p>
自明
自明 (zìmíng) 不需證明,不言而喻 self-evidence趙蕃名句,冬日雜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