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汪元量《天壇山》:
我登天壇山,灑然清吟目。
群峰如兒孫,羅列三十六。
支藤陟曾巔,中有少室屋。
山人化飛仙,庭除生苜宿。
古碑野火燒,剝落字難讀。
雛鹿臥幽巖,孤鳥響空谷。
解鞍小遲留,偷閒半日足。
長嘯歸去來,題詩紀幽獨。
注釋參考
曾巔
亦作“ 曾顛 ”。高山之頂。曾,通“ 層 ”。《文選·謝靈運<過始寧墅>詩》:“葺宇臨迴江,筑觀基曾巔?!?劉良 注:“曾,高也?!?唐 杜甫 《課伐木》詩:“青冥曾巔后,十里斬陰木?!?清 魏源 《華山詩》之二:“遺眾竚曾顛,驟覺此身易。”
中有
即中陰?!毒闵嵴摗し謩e世品》:“死生二有中,五藴名中有;未至應至處,故中有非生。”《大乘義章》卷八:“兩身之間,所受陰形,名為中有?!?呂澂 《中國佛學源流略講》第四講:“ 犢子 主張有‘中有’(‘生有’與‘死有’之間的狀態(tài)),此論也有‘中間涅槃’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。”詳“ 中陰 ”。
汪元量名句,天壇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