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事感今昔,乃情無去留
出自宋代朱翌《次呂居仁九日群集韻》:
衣冠交上郡,氣象有中州。
九日一尊酒,千巖萬壑秋。
星方聚吳分,魚已躍王舟。
即事感今昔,乃情無去留。
憂時俱出力,濟勝合先謀。
北望邊風(fēng)凜,戎衣詎敢休。
注釋參考
即事
(1).任事;作事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洽矣而日有不暇給,是以即事用希?!?唐 韓愈 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公乃盛服執(zhí)笏以入即事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寧宗慶元四年》:“樞密使 襄 ,請用步卒穿濠筑障……軍民并役,又募飢民以傭,即事五旬而畢?!?/p>
(2).面對眼前事物。 晉 陶潛 《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》詩:“雖未量歲功,即事多所欣?!?宋 王安石 《乙巳九月登冶城作》詩:“即事有哀傷,山川自如故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即事興情,因而成賦。”
(3).以當(dāng)前事物為題材的詩。 宋 魏慶之 《詩人玉屑·命意·陵陽謂須先命意》:“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,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(lián),因而成章,如此則意不多屬。然古人亦不免如此,如述懷、即事之類,皆先成詩,而后命題者也?!?/p>
(4).多用為詩詞題目。如 唐 杜甫 《草堂即事》詩, 宋 辛棄疾 《清平樂·博山道中即事》詞, 郭沫若 《南水泉即事》詩等等。
今昔
今昔 (jīnxī) 現(xiàn)在和過去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乃情
竭誠?!逗鬂h書·袁安傳論》:“ 袁公 竇氏 之間,乃情帝室,引義雅正,可謂王臣之烈?!?李賢 注:“乃情,猶竭情也?!?/p>
去留
去留 (qùliú) 離開或留下 leave or stay 去留自己選擇朱翌名句,次呂居仁九日群集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