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奈詔書催上道,談犀從此日生塵
出自宋代宋庠《次韻和資政吳育侍郎見贈》:
臺階抽得冒榮身,且喜西都見故人。
儀世瑞鹓曾接翼,論交寒柏不知春。
樽前高意青云舊,鑒里流年白發(fā)新。
爭奈詔書催上道,談犀從此日生塵。
注釋參考
爭奈
怎奈;無奈。 唐 顧況 《從軍行》之一:“風寒欲砭肌,爭奈裘襖輕?” 宋 張先 《百媚娘》詞:“樂事也知存后會,爭奈眼前心里?” 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春光在眼前,爭奈玉人不見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十四回:“爭奈他自己不爭氣,終日在公館里,同那些底下人鬼混?!?/p>
詔書
詔書 (zhàoshū)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imperial decree; imperial edict 衣帶詔書上道
(1).君上之道?!兑住す?jié)》:“l(fā)iu{1*1}四:安節(jié),亨?!断蟆吩唬喊补?jié)之亨,承上道也?!?高亨 注:“l(fā)iu{1*1}四為陰爻,為柔;九五為陽爻,為剛。liu{1*1}四居九五之下,是為柔從剛。象臣民遵從君上之道?!?/p>
(2).玄妙之道。 馬王堆 漢 墓帛書《道原》:“上道高而不可察也,深而不可則(測)也。”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真誥》卷四:“遂開上道,允得妙門?!薄对企牌呋`》卷九:“此三洞經(jīng)符,上道之綱紀,太虛之玄宗,上真之首經(jīng)矣,豈中仙之所聞哉。”
(3).指太陽近北極的軌道。《隋書·禮儀志一》:“自 開皇 以來,日近北極,行於上道,晷度延長?!?明 葉子奇 《草木子·鉤玄》:“或者謂有道之國,日行上道而長?!?/p>
(4).通衢,大路。 唐 嚴維 《酬謝侍御喜王宇及第見賀不遇之作》詩:“柳映三橋發(fā),花連上道明?!?/p>
出發(fā)上路,啟程。 晉 李密 《陳情事表》:“郡縣逼迫,催臣上道,州司臨門,急於星火?!?明 蘇伯衡 《瞻云軒記》:“ 武毅公 嘗上休致之請矣,及 云南 之命下,即日上道,初不以老為辭,其為忠也,何以加諸?!?郭小川 《雪兆豐年》詩:“萬里前程,就從此上道?!?/p>
談犀
即拂塵。因多用犀角飾柄,故稱。 宋 宋庠 《次韻和資政吳育侍郎見贈》:“爭奈詔書催上道,談犀從此日生塵?!?/p>
從此
從此 (cóngcǐ) 從那個時候起 from this time on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thenceforward生塵
(1).沾上塵埃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“陵波微步,羅韈生塵?!?宋 柳永 《荔支香》詞:“緩步羅襪生塵,來繞瓊筵看。”《警世通言·錢舍人題詩燕子樓》:“天下無事日久,兵甲生塵?!?/p>
(2).形容中空無物。《東觀漢記·范冉傳》:“有時糧粒盡,窮居自若,言貌無改,閭里歌之曰:‘甑中生塵 范史云 ,釜中生魚 范萊蕪 ?!?金 元好問 《真味齋》詩:“麄飯寒虀老此身,高人那計甑生塵?!?/p>
(3).謂生鄙吝的塵想。 金 元好問 《送詩人秦略簡夫歸蘇墳別業(yè)》詩:“三月不見君,渴心欲生塵?!眳⒁姟?生鄙 ”。
宋庠名句,次韻和資政吳育侍郎見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由美的便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