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史浩《永遇樂(洞天)》:
鄞有壺天,景傳圖畫,聲著??h。
四面攢峰,皆七十二,各在窗中見。
祥云擁蔽,飛泉繚繞,咫尺似天涯遠(yuǎn)。
如今向、仙家覓得,挈來十洲東畔。
虛無縹緲,蓬萊方丈,所喜只居隔岸。
羽幰垂珠,瓊車織翠,長是陪嘉宴。
豺狼遠(yuǎn)跡,風(fēng)波不作,日月御輪須緩。
且銜杯、稱賢樂圣,度茲歲晚。
注釋參考
虛無縹緲
虛無縹緲 (xūwú-piāomiǎo) 虛幻渺茫,捉摸不定 visionary;illusory;evanescent;be vague with nothing in it;with no reality whatever 忽聞海上有仙山,山在虛無縹緲間?!啤?白居易《長恨歌》 成語解釋虛無:空虛;縹緲: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的樣子。形容空虛渺茫。虛無縹緲出處唐·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忽聞海上有仙山,山在虛無縹緲間?!笔褂美溥@都是虛無縹緲的事,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!我卻向來不信這個。蓬萊
蓬萊 (Pénglái) 又稱“蓬壺”。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(另兩座為“方丈”、“瀛洲”) a fabled abode of immortals 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?!钌屉[《無題》方丈
方丈 (fāngzhàng) 一丈見方 square zhang 室僅方丈,可容一人居?!鳌?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 平方丈 square zhang 方丈 (fāngzhàng) 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,因住持的居室四方各為一丈,故名 abbot’s room 也指佛寺或道觀的住持 Buddhist abbot隔岸
指河的對岸。 宋 秦湛 《謁金門》詞:“隔岸數(shù)聲初過櫓,晚風(fēng)生碧樹。” 明 馮夢龍 《掛枝兒·不湊巧》:“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,教我怎生樣去採?!?/p>
史浩名句,永遇樂(洞天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