灝氣成山霧,浮云蔽垅苗
出自宋代歐陽修《與謝三學(xué)士唱和八首和八月十五日齋宮對月》:
皓月三川靜,晴氛萬里銷。
靈光望日滿,寒色入波搖。
灝氣成山霧,浮云蔽垅苗。
廟荒陰磷出,苑廢露螢飄。
齋館心方寂,秋城夜已遙。
清談對元亮,瓊彩映蕭蕭。
注釋參考
灝氣
(1).彌漫在天地間之氣。 唐 柳宗元 《始得西山宴游記》:“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,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。” 宋 曾鞏 《八月二十九日小飲》詩:“煩蒸翕已盡,灝氣乃浮薄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縹緲峰》詩:“灝氣凌泬寥,一身若冰雪?!?/p>
(2).正大剛直之氣。 明 顧起元 《客座贅語》卷十:“ 傅遠(yuǎn)度 汝舟 ,奇思灝氣,高出一世?!?清 湯增璧 《崇俠篇》:“自道德墜地,士或儇薄無行。非有真體之內(nèi)充,灝氣之磅礴,而樽酒之間,詬誶交作,往往慾撻於市朝,以泄一時之忿。”
浮云
浮云 (fúyún) floating clouds 飄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為我陰,悲風(fēng)為我旋?!?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 比喻飄忽不定,未有定處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?!啤?李白《送友人》歐陽修名句,與謝三學(xué)士唱和八首和八月十五日齋宮對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