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石《送周行可》:
國風惆悵黍離離,只有周郎五字詩。
得見大巫今索矣,可憐小子孰裁之。
心如廢井憑誰汲,語到修門未可期。
此別更須留好句,梅花窗外見相思。
注釋參考
國風
(1).《詩經(jīng)》的一部分。大抵是 周 初至 春秋 間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。包括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和《邶風》、《鄘風》、《衛(wèi)風》、《王風》、《鄭風》、《齊風》、《魏風》、《唐風》、《秦風》、《陳風》、《檜風》、《曹風》、《豳風》,也稱為“十五國風”,共一百六十篇。作品大多體現(xiàn)了人民的思想感情,對統(tǒng)治階級的罪惡有所揭露,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。但也不盡是民間作品。
(2).國家的風俗?!妒酚洝ひ蟊炯o》:“帝 武丁 即位,思復興 殷 ,而未得其佐。三年不言,政事決定於冢宰,以觀國風。” 唐 宋中 《送韋參軍》詩:“國風沖融邁三五,朝廷歡樂彌寰宇。”
惆悵
惆悵 (chóuchàng) 傷感;愁悶;失意 melancholy 羈旅而無友生,惘悵兮而私自憐?!冻o·九辯》 惆悵人亡書亦絕,后人無復見《青囊》!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——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黍離
本為《詩·王風》中的篇名。《詩·王風·黍離序》:“《黍離》,閔 宗周 也。 周 大夫行役,至於 宗周 ,過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,閔 周 室之顛覆,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?!焙笏煊米鞲锌鰢~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情詩》:“游子嘆《黍離》,處者歌《式微》?!?北魏 楊衒之 《<洛陽伽藍記>序》:“麥秀之感,非獨 殷 墟;黍離之悲,信哉 周 室?!?宋 柴望 《多景樓》詩:“昔日最多風景處,今人偏動黍離愁?!?明 張煌言 《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公殯宮》詩之一:“赤手曾扶板蕩運,黃腸猶帶黍離愁?!?/p>
有周
周 代。有,詞頭。《書·召誥》:“王先服御事,比介于我 有周 御事?!薄对姟ご笱拧ね跷摹罚骸?有周 不顯,帝命不時?!?毛 傳:“ 有周 , 周 也。” 漢 蔡邕 《郭有道碑文》:“先生諱 泰 ……其先出自 有周 ?!?晉 潘岳 《楊荊州誄》:“邈矣遠祖,系自 有周 ?!?/p>
五字詩
即五言詩。 唐 許渾 《贈閑師》詩:“ 東林 共許三乘學,南國爭傳五字詩?!?金 元好問 《濟南雜詩》之五:“只應畫戟清香地,多欠 韋郎 五字詩?!?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寄書》:“別離情況,愁斷河梁五字詩?!?/p>
李石名句,送周行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白姐圖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