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是山勝絕,鉤罥付心匠
出自宋代文同《彥思示望南山詩因答》:
余于岐雍間,屢走官道上。
終南百里近,不得迂馬訪。
徒常飲雙眼,引首旦夕望。
群巒突天起,氣勢頗豪王。
余名愛山者,所見亦無量。
嵩華最魁杰,詩之豈曾讓。
至此覺才弱,不敢輒名狀。
世謂秦土強(qiáng),舍是孰為壯。
彥思奇?zhèn)ナ?,雅志同所尚?br>近自山中來,滿幅以詩貺。
凡是山勝絕,鉤罥付心匠。
驅(qū)聯(lián)以大語,句度實(shí)奔放。
豁若展圖畫,壓紙千萬嶂。
讀之未云徹,早自肝膽喪。
試欲效其說,無跡可依傍。
坐見山所有,已若一攜杖。
何當(dāng)俯清渭,解帶濯塵坱。
掉手入巖俗,琴樽樂幽曠。
浩漭八極大,冥心恣飄飏。
此意殊未諧,臨風(fēng)一悽愴。
注釋參考
凡是
凡是 (fánshì) 總括所指范圍內(nèi)的一切 every;any;all 凡是新生的事物總是在同舊事物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勝絕
絕妙。 唐 薛用弱 《集異記·崔商》:“江濱有溪洞,林木勝絶, 商 因杖策徐步,窮幽深入。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龍尾溪研不畏塵垢》:“然研如常研,無甚佳者,但用之至灰埃垢積,經(jīng)月不滌而磨墨如新,此為勝絶耳。” 金 王若虛 《清虛大師侯公墓碣》:“ 正大 庚寅正月,為善士 左崇 等作醮于鈞臺,法事勝絶,舉壇欣幸,以為未始遇也?!?/p>
心匠
(1).指獨(dú)特的構(gòu)思設(shè)計(jì)。 唐 白居易 《白蘋洲五亭記》:“大凡地有勝境,得人而后發(fā);人有心匠,得物而后開?!?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書畫》:“ 益 之布置尚能如此,其心匠可知。” 明 王世貞 《藝苑卮言》卷一:“遇有操觚,一師心匠,氣從意暢,神與境合?!?/p>
(2).謂精心設(shè)計(jì)。 宋 李格非 《洛陽名園記·富鄭公園》:“﹝ 富弼 ﹞燕息此園幾二十年,亭臺花木,皆其目營心匠?!?/p>
文同名句,彥思示望南山詩因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