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司馬光《贈邵堯夫》:
家雖在城闕,蕭瑟似荒郊。
遠(yuǎn)去名利窟,自稱安樂巢。
云歸白石洞,鶴立碧松梢。
得喪非吾事,何須更解嘲。
注釋參考
得喪
(1).猶得失。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?!肚f子·田子方》:“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!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四:“天子不言多少,諸侯不言利害,大夫不言得喪,士不言通財貨,不賈於道。” 宋 梅堯臣 《村墅閑居》詩:“古來得喪何須問,世上榮枯只等閒。” 清 劉大櫆 《難言三》:“人之有窮通得喪,天也?!眳⒁姟?得失 ”。
(2).偏指失。指喪失名利。 宋 蘇舜欽 《答馬永書》:“謂予不以得喪累其所守,不為怨憤不懌之詞?!眳⒁姟?得失 ”。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解嘲
[just to make oneself feel satisfired;offer an explanation to save one's own face] 受人嘲笑時自己找個理由辯解
人有嘲雄,以玄之尚白, 雄解之,號曰解嘲。—— 揚雄《解嘲》
自我解嘲
詳細(xì)解釋亦作“ 解謿 ”。因被人嘲笑而自作解釋?!稘h書·揚雄傳下》:“時 雄 方草《太玄》,有以自守,泊如也。或謿 雄 以玄尚白,而 雄 解之,號曰《解謿》?!薄段倪x》作“解嘲”。 唐 司空圖 《寄薛起居》詩:“麤才自合無岐路,不破工夫漫解嘲?!?明 王錂 《尋親記·相逢》:“寫怨揮毫,不是逢人作解嘲。” 聞一多 《文學(xué)的歷史動向》:“太多‘詩’的詩,和所謂‘純詩’者,將來恐怕只能以一種類似解嘲與抱歉的姿態(tài),為極少數(shù)人存在著。”
司馬光名句,贈邵堯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