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栻《五士游岳麓圖》:
閉門六月汗如雨,出門褦襶紛塵土。
文書堆案曲肱臥,夢逐征鴻過前浦。
西山突兀不可忘,勇往政須求快睹。
朝暾未升起微風(fēng),中流吚啞挾鳴櫓。
長林秀色已在望,有如出語見肝腑。
意行愛此松陰直,眼明還喜碑字古。
高低梵釋著幽居,深隱仙家開閟宇。
忽看宮墻高十丈,學(xué)宮峨峨起鄒魯。
斯文政倚講磨切,石室重新豈無補。
危梯徑上不作難,橫欄截出可下俯。
惟茲翼軫一都會,往事繁華雜歌舞。
變遷返覆寧重論,昔日樓臺連宿莽。
邇來人物頗還舊,豈止十年此生聚。
泉流涓涓日循除,華表何時鶴來語。
炎氣知不到山林,茗碗蒲{1|1}團對香縷。
鼎來杖屨皆勝引,季也亦復(fù)仙步武。
洛陽年少空白頭,三閭大夫浪自苦。
一笑便覺真理存,高談豈畏丞卿怒。
不圖畫僧圣得知,貌與兒童作夸詡。
請君為我添草堂,風(fēng)雨蕭蕭守環(huán)堵。
注釋參考
鼎來
方來;正來?!稘h書·匡衡傳》:“諸儒為之語曰:‘無説《詩》, 匡 鼎來; 匡 説《詩》,解人頤。’” 顏師古 注:“ 服虔 曰:‘鼎猶言當也,若言 匡 且來也?!?應(yīng)劭 曰:‘鼎,方也?!?宋 王安石 《與張護戎啟》:“鼎來敝邑,甫次近郊,傳聞使旌,適在州部,將親盛德,尤激歡悰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》:“ 允文 ( 虞允文 )再具捷奏,且言:‘敵軍鼎來,臣不當便引去?!?/p>
杖屨
(1).手杖與鞋子。古禮,五十歲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脫于戶外,為尊敬長輩,長者可先入室,后脫鞋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視日蚤莫,侍坐者請出矣。” 鄭玄 注:“撰猶持也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撰杖屨者,則君子自執(zhí)杖,在坐著屨。”《舊唐書·宦官傳·楊復(fù)恭》:“詔 復(fù)恭 致仕,賜杖屨?!?/p>
(2).對老者、尊者的敬稱。 唐 杜甫 《詠懷》之二:“南為 祝融 客,勉強親杖屨,結(jié)託老人星, 羅浮 展衰步。” 仇兆鰲 注:“ 盧 注: 衡山 有 祝融峯 , 董鍊師 在焉,故思一親其杖屨?!?宋 司馬光 《祭穎公文》:“承乏諫垣,造請有禁,不親杖屨,殆將再期,豈意一朝忽為永訣。”
(3).拄杖漫步。 唐 杜甫 《祠南夕望》詩:“興來猶杖屨,目斷更云沙。” 宋 辛棄疾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盟鷗》詞:“先生杖屨無事,一日走千回?!?明 許時泉 《同甲會》:“杖屨問從何處,蒼山赤葉林丘?!?/p>
勝引
猶勝友,良友?!段倪x·殷仲文<南州桓公九井作>詩》:“廣筵散汎愛,逸爵紆勝引?!?李善 注:“勝引,勝友也。引,猶進也,良友所以進己,故通呼曰勝引?!?唐 顏真卿 《題杼山癸亭得暮字》詩:“及茲紆勝引,曾是美無度。” 明 楊慎 《圣泉篇贈韓石淡》:“名公紆勝引,嘉招陶芳筵?!?
亦復(fù)
(1).也。表示同樣?!逗鬂h書·霍谞傳》:“至於趨利避害,畏死樂生,亦復(fù)均也?!薄妒勒f新語·言語》“ 德操 曰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:“如君所言,亦復(fù)佳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半途而廢者居多,差釐毫而謬千里者,亦復(fù)不少也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七:“弱者終不免被吞并,企業(yè)界中亦復(fù)如此?!?/p>
(2).又?!妒勒f新語·德行》“我何顏謝 桓公 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:“一門之內(nèi),有忠與孝,亦復(fù)何恨!”
步武
(1).很短的距離?!秶Z·周語下》:“夫目之察度也,不過步武尺寸之間?!?韋昭 注:“六尺為步, 賈君 以半步為武?!薄逗鬂h書·臧洪傳》:“相去步武,而趨舍異規(guī)。”
(2).腳步。 宋 陸游 《道室雜詠》之一:“豈但煙霄隨步武,故應(yīng)冰雪換形容。” 郁達夫 《釣臺的春晝》:“我于感謝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,重整步武,再摸上山去。” 徐遲 《鳳翔》:“前方捷報頻傳,解放軍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邊疆?!?/p>
(3).跟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模仿、效法。 唐 柳宗元 《為韋京兆作祭杜河中文》:“分命邦畿,步武獲陪?!?/p>
張栻名句,五士游岳麓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