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謝抱周易,忘言獨(dú)參寥
出自宋代黃庭堅《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》:
我行向厭次,夏扇日在搖。
甘瓜未除壟,高柳尚鳴蜩。
駕言聊攝歸,飛霜曉封條。
負(fù)薪泣裘褐,公子御狐貂。
歲月坐晼晚,鬢顏颯然凋。
道德千古事,斯文非一朝。
往者我不及,后生多見超。
吾黨二三子,士林聳孤標(biāo)。
小謝抱周易,忘言獨(dú)參寥。
崔郎楚左史,二典考舜堯。
王生風(fēng)雅學(xué),談辯秋江潮。
灑筆驚有司,小敵謂可驕。
安和摴蒱局,臨關(guān)敗三梟。
三生數(shù)步隔,屢赴茗碗邀。
小謝殊未來,我覺百里遙。
問之憂菽水,心慮極無聊。
父憐母不訶,日以濁酒澆。
此道如鼎實,念子羹未調(diào)。
古來有親養(yǎng),回也樂一瓢。
不田鶉生宎,在物乃為妖。
吾言有師承,可信如斗杓。
詩以解子憂,亦用當(dāng)子招。
注釋參考
小謝
(1).稱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族弟 謝惠連 。 南朝 梁 鍾嶸 《詩品·宋法曹參軍謝惠連》:“ 小謝 才思富捷……《秋懷》、《擣衣》之作,雖復(fù) 靈運(yùn) 鋭思,亦何以加焉?!?/p>
(2).他人之弟的美稱。 清 宋琬 《寓侯記原秬園》詩之六:“知君憐 小謝 ,池草任荒蕪?!痹ⅲ骸傲畹?研德 ,賢而早夭?!?/p>
(3).指 南朝 齊 謝朓 。 唐 李白 《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》詩:“ 蓬萊 文章 建安 骨,中間 小謝 又清發(fā)?!?清 王士禛 《太白祠》詩:“ 小謝 東田近, 開元 舊事非。”
(4).指 東晉 謝安 之侄 謝玄 。 元 馬祖常 《雜詠》之一:“ 浮山堰 逐 降王 去, 淝水 波因 小謝 收?!?/p>
周易
簡稱《易》。儒家基本經(jīng)典之一。內(nèi)容包括《易經(jīng)》、《易傳》。通過八卦形式(象征天、地、雷、風(fēng)、水、火、山、河流八種自然現(xiàn)象),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。含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(diǎn)。在中國思想史上產(chǎn)生過深遠(yuǎn)影響。忘言
(1).謂心中領(lǐng)會其意,不須用言語來說明。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?!?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隱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。” 宋 陳師道 《次韻德麟植檜》:“蕭蕭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慚搜句百無功?!?/p>
(2).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。《晉書·山濤傳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” 唐 韓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況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須言說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言事·抗疏中輟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權(quán)奸已敗,即往事果真,亦當(dāng)忘言,此等追敘,似乎蛇足?!?/p>
參寥
(1).《莊子》中虛擬的人名,寓意虛空高遠(yuǎn)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 玄冥 聞之 參寥 , 參寥 聞之 疑始 。”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云:“參,高也。高邈寥曠,不可知也。” 鄧溥 《玄想》詩之二:“秋魂逍遙游,夢見居 兜率 。 參寥 聞 疑始 ,乃入寥天一?!?/p>
(2).泉名。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智果寺 , 宋 僧 參寥子 卜居于此,故稱。 宋 蘇軾 《喜劉景文至》詩:“新堤舊井各無恙, 參寥 、 六一 豈念吾?!?清 孫枝蔚 《新歲寄懷王季鴻游浙中》詩:“泉水他時照鬢鬚, 參寥 、 六一 肯忘吾?!弊宰ⅲ骸?參寥 、 六一 ,皆泉名?!?/p>
黃庭堅名句,招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