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列子及其弟子《列子·仲尼》:
摘自《列子·仲尼》
解釋:欣賞外物的,希望把外物都看遍;欣賞自己的,也應(yīng)把自身都看遍。
原文摘要:
所念,言之所藏。如斯而已。則理無所隱矣。初,子列子好游。壺丘子曰:“御寇好游,游何所好?”列子曰:“游之樂所玩無故。人之游也,觀其所見;我之游也,觀之所變。游乎游乎!未有能辨其游者?!眽厍鹱釉唬骸坝苤喂膛c人同歟,而曰固與人異歟?凡所見,亦恒見其變。玩彼物之無故,不知我亦無故。務(wù)外游,不知?jiǎng)?wù)內(nèi)觀。外游者,求備于物;內(nèi)觀者,取足于身。取足于身,游之至也;求備于物,游之不至也?!庇谑橇凶咏K身不出,自以為不知游。壺丘子曰:“游其至乎!至游者,不知所適;至觀者,不知所眂,物物皆游矣,物物皆觀矣,是我之所謂游,是我之所謂觀也。故曰:游其至矣乎!游其至矣乎!”龍叔謂文摯曰:“子之術(shù)微矣。吾有疾,子能已乎?”文摯曰:“唯命所聽。然先言子所病
注釋參考
求備
求備 (qiúbèi) 謀求完善齊備 ask for perfection 凡事求備是他的致命弱點(diǎn)內(nèi)觀
(1).反省?!读凶印ぶ倌帷罚骸皠?wù)外游不知?jiǎng)?wù)內(nèi)觀。外游者求備於物,內(nèi)觀者取足於身?!?/p>
(2).即內(nèi)視。道家的修養(yǎng)方法之一。謂不觀外物,絕念無想。 宋 蘇轍 《和子瞻沉香山子賦》:“收眎內(nèi)觀,燕坐終日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七:“ 老君 曰:內(nèi)觀之道,靜神定心,亂想不起,邪妄不侵?!?/p>
取足
充分取得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若命之成敗,取足於信順,故是吾前難壽夭成於愚智耳,安得有性命自然也!” 唐 韓愈 《記宜城驛》:“ 于太傅 帥 襄陽 ,遷 宜城縣 ,并改造南境數(shù)驛,材木取足此林。” 明 李贄 《答耿中丞書》:“夫天生一人,自有一人之用,不待取給於 孔子 而后足也。若必待取足於 孔子 ,則千古以前無 孔子 ,終不得為人乎?”
列子及其弟子名句,列子·仲尼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