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槐堂政聲,五柳莊暮景,有識見彭澤令
出自元代佚名《【中呂】快活三過朝天子_芝蘭種不生》:
芝蘭種不生,荊棘亂縱橫。
偶因命快得個虛名,只管望前掙。
緊行,慢行,。
趕不上休擊競。
干戈蠻觸枉了戰(zhàn)爭,世事皆前定。
春水孤舟,秋風(fēng)三徑,也強(qiáng)如。
暮登臺朝入省。
三槐堂政聲,五柳莊暮景,有識見彭澤令。
。
雖貧樂有余,不義富何如?鐘鳴漏盡強(qiáng)支吾,地巴活路!逆取,順取,一。
分也將不去。
千間大廈駟馬車,總不是安身處。
蜀道銅山,石崇金谷,禍臨身財(cái)。
未足。
西州路痛哭,北邙山洞土,栽不迭白楊樹。
。
身子兒似裊娜,美臉兒賽過娥。
恰才相見便情合,離了他半霎兒應(yīng)難過。
。
想他,念他,鎮(zhèn)日耽寂寞。
懨煎成病怎生奈何,早晚著床臥。
親檢名方,真。
誠修合,自炮監(jiān)自搗羅。
若得我病可,除非是見他,藥引子舌尖上唾。
。
拋離了花月朝,倚閣起鳳鸞交。
將纏頭紅錦換些柴燒,把買笑黃金塑。
盡教,。
盡教,從他烈火燒了祆廟,藍(lán)橋一任水迢迢。
鍬撅斷陽臺道,謝館秦樓,翻成書。
閣,修文詞攻武略。
把錦套頭放著,將磨桿兒撇卻,教有力的姨夫鬧。
。
注釋參考
三槐堂
(1).堂名。 宋 王祐 子孫所建,在 河南省 開封 東門外。 宋 蘇軾 有《三槐堂銘》。詳“ 三槐 ”。
(2).泛指高官之第宅。 明 湯式 《一枝花·檜軒為越中沙子正賦》套曲:“清未讓五柳莊黃花遶籬。貴不慕三槐堂畫戟當(dāng)扉。” 明 陳所聞 《端正好·贈焦弱侯太守》套曲:“遠(yuǎn)守著三槐堂構(gòu),常保著萬石音徽?!眳⒁姟?三槐 ”。
政聲
官吏的政治聲譽(yù)。《南史·沉憲傳》:“乃以 憲 帶 山陰 令,政聲大著?!?唐 錢起 《送沉少府還江寧》詩:“江樓新詠發(fā),應(yīng)與政聲傳?!?吳玉章 《從甲午戰(zhàn)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十六:“辛亥革命勝利以后, 薄洵 還在 榮縣 作知事,他的政聲很好,受到群眾擁護(hù),替當(dāng)時的革命黨人保持了榮譽(yù)。”
五柳
見“ 五柳先生 ”。
暮景
暮景 (mùjǐng) 傍晚的景色 dusk scene 比喻人晚年時的景況 old age situation有識
(1).有見識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善說》:“夫以 秦 楚 之強(qiáng)而報(bào)讎於弱 薛 ,譬之猶摩蕭斧而伐朝菌也,必不留行矣。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?!薄逗鬂h書·皇后紀(jì)下·靈思何皇后》:“時有識之士心獨(dú)怪之,后遂因 何氏 傾沒 漢 祚焉。” 元 孔齊 《至正直記·防微杜漸》:“有識之男子,必當(dāng)絶之于始,慎勿使婦人姑息,傷大義也?!?郭沫若 《羽書集·忠告日本政治家》:“壯年入貴族院,曾銳意于貴族院之改革, 日本 的有識者都以為這位貴公子是相當(dāng)有為?!?/p>
(2).指有見識的人?!妒酚洝ぜ静紮璨剂袀鳌罚骸胺虮菹乱砸蝗酥u(yù)而召臣,一人之毀而去臣,臣恐天下有識聞之,有以闚陛下也?!薄逗鬂h書·伏湛傳》:“微過斥退,久不復(fù)用,有識所惜,儒士痛心?!?/p>
(3).指成年或能曉事之年?!段倪x·張華<答何劭>詩之二》:“自予及有識,志不在功名。” 呂延濟(jì) 注:“有識,自三十成立之后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戶部·勸農(nóng)》:“然余初有識時,尚見勸農(nóng)舊扁于府署之門?!?清 王夫之 《石崖先生傳略》:“及 夫之 有識而侍兄,先於 敞 者十餘年, 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。”
(4).佛教語。猶有情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誦經(jīng)·釋法宗》:“ 釋法宗 , 臨海 人。少好游獵,嘗於 剡 遇射孕鹿,墮胎。鹿母御箭,猶就地舐子。 宗 乃悔悟,知貪生愛子是有識所同。於是摧弓折矢出家業(yè)道。”參見“ 有情 ”。
彭澤
(1).澤名。即今 鄱陽湖 。在 江西省 北部。又名 彭湖 、 彭蠡 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三:“左 洞庭 之波,右 彭澤 之水?!?/p>
(2).縣名。 漢 代始設(shè)。在今 江西省 北部。 晉 陶潛 曾為 彭澤 令,因以“彭澤”借指 陶潛 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閣詩序》:“ 睢園 緑竹,氣凌 彭澤 之樽; 鄴水 朱華,光照 臨川 之筆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稱謂》:“有匹夫而不名者,若 步兵 、 彭澤 之類是也?!?清 秋瑾 《菊》詩:“鐵骨霜姿有傲衷,不逢 彭澤 志徒雄?!?/p>
佚名名句,【中呂】快活三過朝天子_芝蘭種不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