簀勛六義右,正始渺絲粟
出自宋代戴栩《送翁靈舒赴越帥分韻得欲字》:
越峰羅四圍,越水鏡相燭。
我昔扁舟來,十日看不足。
天垂禹祠旁,海入秦望曲。
荒寒暝色歸,牛背下鴝鵒。
興亡百粵鄉(xiāng),挽仰千載俗。
恨我劣風(fēng)騷,眼到筆不屬。
君今挾此游,萬象困搜斸。
有類古蹻將,敵勍乃所欲。
市驅(qū)羲獻(xiàn)軍,降豎元賀纛。
簀勛六義右,正始渺絲粟。
秋風(fēng)吹蟲聲,桂菊漸結(jié)束。
京華萬種身,聚散棋著局。
吾徒日夕偕,文字當(dāng)杯醁。
奈何奪此翁,為我謝州督。
注釋參考
六義
(1).亦稱“ 六詩 ”?!丁丛姟荡笮颉罚骸霸娪辛x焉:一曰風(fēng)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風(fēng)、雅、頌者,詩篇之異體;賦、比、興者,詩文之異辭耳。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,賦、比、興是詩之所用,風(fēng)、雅、頌是詩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同稱為義,非別有篇卷也。”近人認(rèn)為:風(fēng)是各國的歌謠,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,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三種體制;賦是敷陳其事,比是指物譬喻,興是借物起興,是《詩經(jīng)》的三種表現(xiàn)內(nèi)容的方法。后指以《詩經(jīng)》為代表的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的精神和原則。 唐 孟郊 《讀張碧集》詩:“ 天寳 太白 歿,六義已消歇。大哉《國風(fēng)》本,喪而王澤竭?!?唐 羅隱 《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(xiàn)》詩:“閒尋綺思千花麗,靜想高吟六義清?!?/p>
(2).指六書。《晉書·衛(wèi)恒傳》:“有 沮誦 、 倉頡 者,始作書契,以代結(jié)繩,蓋覩鳥跡以興思也。因而遂滋,則謂之字,有六義焉。一曰指事,上、下是也。二曰象形,日、月是也。三曰形聲,江、河是也。四曰會意,武、信是也。五曰轉(zhuǎn)注,老、考是也。六曰假借,令、長是也?!?清 曹寅 《夜飲和培山眼鏡歌》:“六義精嚴(yán)神不滅,萬象蕓蕓親手澤?!眳⒁姟?六書 ”。
正始
(1).正其始?!段倪x·卜商<毛詩序>》:“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正始之道,王化之基?!?劉良 注:“正始之道,謂正王道之始也?!薄秶Z·周語下》“故名曰黃鐘” 三國 吳 韋昭 注:“黃鐘初九,六律之首,故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,重元正始之義也?!?清 方苞 《讀<行露>》:“此害義傷教不近於人情,而可列正始之風(fēng),以為教於閨門、鄉(xiāng)黨、邦國與?”
(2).合乎禮儀、法則之始?!斗Y梁傳·定公元年》:“ 昭公 之終,非正終也; 定 之始,非正始也?!薄对湔隆ぴt令一·世祖皇帝》:“法《春秋》之正始,體大《易》之乾元,炳煥皇猷,權(quán)輿治道?!?明 王世貞 《藝苑卮言》卷四:“ 盧 駱 王 楊 ,號稱四杰。詞旨華靡,同沿 陳 隋 之遺;骨氣翩翩,意象老境,超然勝之。五言遂為律家正始?!?/p>
(3). 三國 魏 齊王 芳 的年號。當(dāng)時玄風(fēng)漸興,士大夫唯 老 莊 是宗,競尚清談,世稱“正始之風(fēng)”。當(dāng)時詩人 嵇康 、 阮籍 等的詩,稱為“正始體”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:“采縟於 正始 ,力柔於 建安 ?!?五代 齊己 《寄洛下王彝訓(xùn)先輩》詩之一:“ 賈島 存 正始 , 王維 留格言?!?吳梅 《信陽題<何大復(fù)集>》詩:“ 正始 流風(fēng)沫,奇才吾道光?!眳⒁姟?正始體 ”。
絲粟
(1).蠶絲與粟米?!侗笔贰ば熳衩鱾鳌罚骸癌z 遵明 ﹞頗好聚歛,與 劉獻(xiàn)之 、 張吾貴 皆 河 北聚徒教授,懸納絲粟,留衣物以待之,名曰影質(zhì),有損儒者之風(fēng)?!?/p>
(2).比喻極小或極少。 唐 羅隱 《讒書·雜說》:“然珪璧者,雖絲粟玷纇,人必見之,以其為有用之累也?!?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·雜課·雜徵馀論》:“若夫雜課除有額徵,未敢少寬絲粟?!?/p>
戴栩名句,送翁靈舒赴越帥分韻得欲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