予幼時聞父老言,恨不問其姓名
出自宋代蘇軾《送路都曹(并引)》:
乖崖公在蜀,有錄曹參軍老病廢事,公責(zé)之曰:“胡不歸?”明日,參軍求去,且以詩留別。
其略曰:秋光都似宦情薄,山色不如歸意濃。
公驚謝之,曰:“吾過矣,同僚有詩人而吾不知。
”因留而慰薦之。
予幼時聞父老言,恨不問其姓名。
今都曹路君以小疾求致仕,予誦此事留之,不可,乃采前人意作詩送之,并邀趙德麟、陳履常各賦一篇。
積雪困桃李,春心誰為容。
淮光釀山色,先作歸意濃。
我亦倦游者,君恩系疏慵。
欲留耿介士,伴我衰遲蹤。
吏課升斗積,崎嶇等鉛舂。
那將露電身,坐待收千鐘。
結(jié)發(fā)空百戰(zhàn),市人看先封。
誰能搔白首,抱關(guān)望夕烽。
子意諒已成,我言寧復(fù)從。
恨無乖崖老,一洗芥蒂胸。
我田荊溪上,伏臘亦粗供。
懷哉江南路,會作林下逢。
注釋參考
幼時
幼時 (yòushí) 童年、兒時 childhood父老
父老 (fùlǎo) 古時鄉(xiāng)里管理公共事務(wù)的人,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(dān)任;亦尊稱老年人 elders(of a country or district)不問
(1).不慰問?!吨芏Y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出入三積,不問壹勞。”
(2).不過問;不詢問。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 漢王 以為然,乃出黃金四萬斤,與 陳平 ,恣所為,不問其出入。” 唐 李商隱 《賈生》詩:“可憐夜半虛前夕,不問蒼生問鬼神?!?宋 曾鞏 《兜率院記》:“至于浮屠人雖費如此,皆置不問,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?!?夏衍 《不愁沒有工作》: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?”
(3).不管;無論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耕田》:“凡耕:高下田,不問春秋,必須燥溼得所為佳?!薄抖鼗妥兾募ぱ嘧淤x變文》:“雀兒出來,不問好惡,拔拳即搓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救風(fēng)塵》第三折:“不問官妓私科子,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里,你便來叫我。”
(4).不依法處分;不追究刑事責(zé)任。 唐 韓愈 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朕即赦 元濟 不問,迴軍討之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兵部·武弁殺邑令父子》:“乃父子俱死箠楚,寧非衣冠奇禍,何以置 興 不問? 興 尋病,得伏枕死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為爭取國家財政經(jīng)濟狀況的基本好轉(zhuǎn)而斗爭》:“在這個問題上,必須實行鎮(zhèn)壓與寬大相結(jié)合的政策,即首惡必辦,脅從者不問,立功者受獎的政策,不可偏廢。”
姓名
姓名 (xìngmíng) 人的姓氏和名字 surname and personal name蘇軾名句,送路都曹(并引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