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員興宗《挽二叔通直》:
知公經(jīng)術富,少小足奇尚。
堂堂蘭茁芽,愿言契新賞。
蕭條度風霜,汴西鞍馬上。
暫行幾羊腸,世路蛛自網(wǎng)。
綠衣一秋荷,而能脫塵鞅。
圣言得微奧,理明詞亦暢。
有文不帶酸,馀味甚熊掌。
其中殆天全,識解自超曠。
事佛當晚年,精神著內(nèi)朗。
禪談水月澄,逸韻天風爽。
我昔尚童子,門戟過雙敞。
而公見之喜,單辭幸相廣。
勵我多苦心,寒庖對珍享。
山花草然然,胡為歲月往。
瑞蘭期遠插,庶以慰黃壤。
注釋參考
其中
其中 (qízhōng) 那里面;那中間 among;in (which) 樂在其中天全
(1).謂保全天性。 宋 蘇軾 《李行中秀才醉眠亭》詩之一:“已向閑中作地仙,更於酒里得天全?!?/p>
(2).謂天然渾成,無斧鑿雕飾之跡。 金 王若虛 《滹南詩話》卷中:“﹝ 東坡 ﹞集中,次韻者幾三分之一,雖窮極伎巧,傾動一時,而害於天全多矣?!?明 高啟 《太湖石》詩:“又嗟此石何獻巧,自召鑿取虧天全。”
識解
猶見識,見解。《北齊書·永安王浚傳》:“ 文宣 末年多酒, 浚 謂親近曰:‘二兄舊來不甚了了,自登祚已后,識解頓進?!?唐 溫大雅 《大唐創(chuàng)業(yè)起居注》卷二:“彼無識解,不知遠大?!?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五:“得 茗柯 一發(fā)其旨,而斯詣不滅,特其識解雖超,尚未能盡窮底藴?!?/p>
超曠
高遠曠達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亦既超曠,無適非心。” 唐 權德輿 《祗役江西路上以詩代書寄內(nèi)》:“愧非超曠姿,循此跼促步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三仙》:“遇三秀才,談論超曠,遂與沽酒款洽?!?/p>
員興宗名句,挽二叔通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