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言皆為書佩帶,然后別袂乃可捫
出自唐代元稹《去杭州(送王師范)》:
房杜王魏之子孫,雖及百代為清門。
駿骨鳳毛真可貴,岡頭澤底促足論。
去年江上識君面,愛君風貌情已敦。
與君言語見君性,靈府坦蕩消塵煩。
自茲心洽跡亦洽,居常并榻游并軒。
柳陰覆岸鄭監(jiān)水,李花壓樹韋公園。
每出新詩共聯(lián)綴,閑因醉舞相牽援。
時尋沙尾楓林夕,夜摘蘭叢衣露繁。
今君別我欲何去,自言遠結(jié)迢迢婚。
簡書五府已再至,波濤萬里酬一言。
為君再拜贈君語,愿君靜聽君勿喧。
君名師范欲何范,君之烈祖遺范存。
永寧昔在掄鑒表,沙汰沉濁澄浚源。
君今取友由取士,得不別白清與渾。
昔公事主盡忠讜,雖及死諫誓不諼。
今君佐藩如佐主,得不陳露酬所恩。
昔公為善日不足,假寐待旦朝至尊。
今君三十朝未與,得不寸晷倍玙璠。
昔公令子尚貴主,公執(zhí)舅禮婦執(zhí)笲。
返拜之儀自此絕,關雎之化皎不昏。
君今遠娉奉明祀,得不齊勵親蘋蘩。
斯言皆為書佩帶,然后別袂乃可捫。
別袂可捫不可解,解袂開帆凄別魂。
魂搖江樹鳥飛沒,帆掛檣竿鳥尾翻。
翻風駕浪拍何處,直指杭州由上元。
上元蕭寺基址在,杭州潮水霜雪屯。
潮戶迎潮擊潮鼓,潮平潮退有潮痕。
得得為題羅剎石,古來非獨伍員冤。
注釋參考
為書
即偽書。為,通“ 偽 ”。《漢書·郊祀志上》:“﹝ 少翁 ﹞乃為帛書以飯牛,陽不知,言此牛腹中有奇,殺視得書。書言甚怪,天子識其手,問之,果為書。”
佩帶
佩帶 (pèidài) 佩掛;系帶 wear;bear;carry 佩帶袖章 佩帶shou{1|1}槍然后
然后 (ránhòu) 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,或一段的開頭,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(fā)生后,接著發(fā)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,有的跟前一分句的“先”、“首先”相呼應 then;after that 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?!?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別袂
猶分袂。舉手道別。 唐 李益 《城西竹園送裴佶王達》詩:“遠行從此始,別袂重凄霜。” 唐 權德輿 《送人使之江陵》詩:“紛紛別袂舉,切切離鴻響。”
乃可
(1).竟可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人之巧,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!”
(2).才可。《百喻經(jīng)·倒灌喻》:“昔有一人患下部病,醫(yī)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?!?/p>
(3).豈可,那可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 張季鷹 縱任不拘,時人號為 江東 步兵?;蛑^之曰:‘卿乃可縱適一時,獨不為身后名邪?’”《南齊書·張敬兒傳》:“足下乃可不通大理,要聽君子之言,豈可罔滅天理,一何若茲?”
(4).寧可;寧使?!抖鼗妥兾募こ笈壠稹罚骸皩斫袢漳壳?,見這箇弱事,乃可不要富貴,亦不藉你官職?!?/p>
元稹名句,去杭州(送王師范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花盛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