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云岫《寄昌化治平和尚》:
老來長憶唐昌寺,剃發(fā)染衣情未磨。
萬疊山高又澗急,仲宣樓上月明多。
注釋參考
老來
年老之后。 唐 杜甫 《哭韋大夫之晉》詩:“童孺交游盡,喧卑俗事牽。老來多涕淚,情在強(qiáng)詩篇?!?宋 陸游 《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》詩:“老來閲盡榮枯事,萬變惟應(yīng)一笑酬?!?明 劉昺 《憶秦娥》詞:“少年離別,老來依舊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叭舨辉鐬榛I畫,到了那展轉(zhuǎn)不開的時候,還是請公公重作出山之計(jì),再去奔走來養(yǎng)活你我呢?還是請婆婆摒擋薪水,受老來的艱窘呢?”
長憶
經(jīng)常想到;時常想念。 唐 李白 《月下吟》:“解道澄江浄如練,令人長憶 謝玄暉 ?!?宋 辛棄疾 《踏莎行·和趙興國知錄韻》詞:“長憶 商山 ,當(dāng)年四老,塵埃也走 咸陽 道?!?/p>
剃發(fā)
落發(fā)出家?!夺屖弦[上·剃發(fā)》:“《因果經(jīng)》云:過去諸佛,為成就無上菩提,捨飾好,剃鬚髮?!薄段簳し砍缂獋鳌罚骸?崇吉 夫婦異路,剃髮為沙門,改名 僧達(dá) ?!?宋 蘇軾 《次韻道潛留別》:“已喜禪心無別語,尚嫌剃髮有詩班。” 趙樸初 《僧伽和佛的弟子》:“根據(jù)佛制,剃發(fā)、染衣、受戒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。剃發(fā)染衣的用意是為了舍棄美好的裝飾,實(shí)行樸素?zé)o華的生活?!?/p>
染衣
僧人穿著黑色染的緇衣,因以“染衣”指出家為僧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磔迦國》:“是時王家舊僮,染衣已久,辭論清雅,言談贍敏?!?明 宋濂 《妙果禪師塔銘》:“師常勵學(xué)徒云:‘凡薙髮染衣,當(dāng)洞明諸佛,心宗行解……方不被生死陰魔所惑?!眳⒁姟?染服 ”。
釋云岫名句,寄昌化治平和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