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賈島《送僧游衡岳》:
心知衡岳路,不怕去人稀。
船里猶鳴磬,溪頭自曝衣。
。
有家從小別,無寺不言歸。
料得逢寒住,當禪雪滿扉。
注釋參考
鳴磬
擊磬發(fā)聲。 唐 王維 《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邱蘭若》詩:“食隨鳴磬巢烏下,行踏空林落葉聲?!?唐 薛能 《贈禪師》詩:“鳴磬微塵落,移缾溼地圓?!?/p>
溪頭
猶溪邊。 唐 李端 《送客東歸》詩:“行人相見便東西,日暮溪頭飲馬別?!?宋 辛棄疾 《清平樂·村居》詞:“最喜小兒亡賴,溪頭臥剝蓮蓬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過諸乾一細林山館》詩:“橋痕穿谷口,亭影壓溪頭?!?/p>
谿頭:猶溪中。 清 徐恪 《桃葉曲》:“五月南風來,谿頭長蓮葉。”
曝衣
曬衣服。 唐 儲光羲 《樵父詞》:“清澗日濯足,喬木時曝衣。” 清 沉佺期 《七夕曝衣篇》:“曝衣何許曛半黃,宮中綵女提玉箱?!卑?,舊時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。
賈島名句,送僧游衡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