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旦舍我亦不辭,攜筇徑去隨所適
出自唐代吳融《贈(zèng)方干處士歌》:
把筆盡為詩,何人敵夫子?句滿天下口,名聒天下耳。
不識(shí)朝,不識(shí)市,曠逍遙,閑徙倚。
一杯酒,無萬事;一葉舟,無千里。
衣裳白云,坐臥流水。
霜落風(fēng)高忽相憶,惠然見過留一夕。
一夕聽吟十?dāng)?shù)篇,水榭林蘿為岑寂。
拂旦舍我亦不辭,攜筇徑去隨所適。
隨所適,無處覓。
云半片,鶴一只。
注釋參考
拂旦
拂曉。 唐 沉佺期 《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(yīng)制》詩:“拂旦雞鳴仙衛(wèi)陳,憑高龍首帝城春。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拂旦視之,則流血涂地?!?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今夕察之,拂旦報(bào)公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絳縣老人》:“迨夜,各就寢,拂旦行。”
不辭
不辭 (bùcí) 樂意去干,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所適
所嫁之人,丈夫。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崖略》:“多少詞人能改革?奪旦還生,演作風(fēng)流劇。美婦因而讐所適,紛紛邪行從斯出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蛟橋幻遇》:“我姐妹五人,各有所適?!?/p>
吳融名句,贈(zèng)方干處士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