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近現(xiàn)代柳亞子《吊鑒湖秋女士》:
惡耗驚傳痛哭來,吳山越水兩堪哀!未殲朱果留遺恨,誰信紅顏是黨{1*1}魁!缺陷應(yīng)彌流血史,精魂還傍斷頭臺。
他年記取黃龍飲,要向軒亭酹一杯。
注釋參考
惡耗
壞消息。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詩話·畢剛毅》:“我軍初五到防,隨聞惡耗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樓煒春》:“先前時聞謠言,多為惡耗?!?郭沫若 《中國史稿》第五編第二章第六節(jié):“割 臺 惡耗傳到 臺灣 后,全 臺 人民義憤填膺?!?/p>
驚傳
驚嘆傳播。 明 馮夢龍 《智囊補·術(shù)智·陳子昂》:“ 唐 人重才,雖一藝一能,相與驚傳讚嘆?!?/p>
痛哭
痛哭 (tòngkū) 盡情地哭 cry bitterly;wail吳山
(1).山名。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南。參見“ 吳岳 ”。
(2).山名。又名 胥山 。俗稱 城隍山 。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。 南宋 初, 金 主 亮 南侵,揚言欲立馬于此。 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》卷三:“ 金 海陵 ( 海陵王 ,即 金 主 完顏亮 )閲 柳 ( 柳永 )詞‘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’句,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?!?/p>
(3). 吳 地的山。 三國 吳 故地的山。《文選·謝朓<和伏武昌登孫權(quán)故城>》詩:“鵲起登 吳 山,鳳翔陵 楚 甸。” 李善 注:“ 孫 氏初基 武昌 ,后都 建鄴 ?!?清 陳維崧 《卜算子·阻閘瓜步》詞:“風(fēng)急 楚 天秋,日落 吳 山暮?!?/p>
(4). 吳 地的山。 春秋 吳 故地的山。 唐 賈島 《送朱可久歸越中》詩:“ 吳 山侵 越 眾, 隋 柳入 唐 疏?!?明 徐渭 《三茅觀觀潮》詩:“ 吳 山石頭坐秋風(fēng),帶著高冠拂云霧?!?/p>
(5). 吳 地的山。常泛指 江 南的山。 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 吳 山 楚 澤行徧,只欠到 瀟 湘 。”
見“ 吳坂 ”。
柳亞子名句,吊鑒湖秋女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