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沙筆妙言猶在,折角巾欹興已窮
出自宋代劉子翚《大年三月書來許訪敝廬繼聞阻雨已歸近聞復(fù)有》:
畫沙筆妙言猶在,折角巾欹興已窮。
不見此豪春色晚,至今遺恨雨聲中。
詞華端是補(bǔ)天手,謔浪故存高世風(fēng)。
聞欲尋盟石峰下,人生能費(fèi)幾枝筇。
注釋參考
畫沙
古代書家以為筆鋒如錐畫沙,方為高妙。 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九:“ 閑閑公 以 正大 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,此卷最為暮年手書,故能備 鐘 張 諸體,於屋漏雨、錐畫沙之外,別有一種風(fēng)氣,令人愛之而不厭也?!眳⒁姟?畫沙印泥 ”。
筆妙
謂筆中妙品。 晉 王羲之 《筆經(jīng)》:“製筆之法……直中繩,勾中鉤,方圓中規(guī)矩,終日握而不敗,故曰筆妙?!?/p>
折角巾
即林宗巾。 東漢 郭太 ,字 林宗 。名重一時。一日道遇雨,頭巾沾濕,一角折迭。時人效之,故意折巾一角,稱“林宗巾”。見《后漢書·郭太傳》。 宋 張耒 《贈趙景平》詩之一:“定知 魯國 衣冠異,盡戴 林宗 折角巾?!焙笥靡苑褐肝氖恐??!吨軙の涞奂o(jì)下》:“初服常冠,以皂紗為之,加簪而不施纓導(dǎo),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?!薄端疂G傳》第九八回:“忽見一秀士,頭戴折角巾,引一個緑袍少年將軍來,教 瓊英 飛石子打擊?!币嗍∽鳌?折巾 ”。 清 侯方域 《九日登高》詩:“荒徑遙開叢菊淚,折巾欹落短毛霜?!?/p>
劉子翚名句,大年三月書來許訪敝廬繼聞阻雨已歸近聞復(fù)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