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國(guó)明妃去不還,馬馱弦管向陰山。
出自唐朝楊凌《琴曲歌辭·明妃怨》
漢國(guó)明妃去不還,馬馱弦管向陰山。
匣中縱有菱花鏡,羞對(duì)單于照舊顏。
注釋參考
漢國(guó)
漢 朝。亦借指其他漢族王朝?!稘h書·翟方進(jìn)傳》:“天休於安帝室,興我 漢國(guó) ?!薄逗鬂h書·安帝紀(jì)》:“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后。其審君 漢國(guó) ,允執(zhí)其中?!?唐 荊叔 《題慈恩寺塔》詩(shī):“ 漢國(guó) 山河在, 秦 陵草木深。” 唐 張說(shuō) 《奉和送金城公主》:“戎王子壻寵, 漢國(guó) 舅家慈。”
明妃
漢元帝 宮人 王嬙 字 昭君 , 晉 代避 司馬昭 ( 文帝 )諱,改稱 明君 ,后人又稱之為 明妃 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恨賦》:“若夫 明妃 去時(shí),仰天太息?!?宋 王安石 《明妃曲》:“ 明妃 初出 漢 宮時(shí),淚濕春風(fēng)鬢腳垂?!?郭沫若 《東方集·再出夔門》詩(shī):“ 屈子 衣冠猶有冢, 明妃 脂粉尚流香?!?/p>
馬馱
馬馱子。 李納 《刺繡者的花》第七章:“大漢和眾人將馬馱挨個(gè)卸下來(lái),說(shuō):‘這些東西我們扛走,你們老板吃不完用不盡,大家分點(diǎn)用用?!?/p>
弦管
(1).弦樂器和管樂器。泛指樂器。 三國(guó) 魏 嵇康 《聲無(wú)哀樂論》:“此必為至樂,不可託之於瞽史,必須圣人理其弦管,爾乃雅音得全也?!?唐 崔亙 《春怨》詩(shī):“妾有今朝恨,君無(wú)舊日情。愁來(lái)理弦管,皆是斷腸聲?!?朱自清 《中國(guó)歌謠·歌謠的起源與發(fā)展》:“依樂府題以製辭,而其聲不被弦管者,若 子建 、 士衡 所作是也?!?/p>
(2).泛指歌吹彈唱。 唐 李商隱 《思賢頓》詩(shī):“內(nèi)殿張弦管,中原絶鼓鼙?!?寧調(diào)元 《燕京雜詩(shī)》之一:“弦管 燕京 三月天,風(fēng)沙撲面若為憐?!?/p>
絃管:亦作“ 絃筦 ”。 1.弦樂器與管樂器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伐吳外傳》:“功可象於圖畫,德可刻於金石,聲可託於絃管,名可留於竹帛?!?唐 谷神子 《博異志·許漢陽(yáng)》:“諸樂絃管盡備,其鳥再拜,女郎舉酒,眾樂具作,蕭蕭泠泠,杳入神仙?!?宋 韓維 《踏莎行·次韻范景仁寄子華》詞:“辛夷花謝早梅開,應(yīng)須次第調(diào)絃管?!?/p>
(2).指彈奏絲竹;絲竹樂聲。 前蜀 韋莊 《上行杯》詞之一:“滿樓絃管,一曲離腸寸寸斷?!?宋 孔平仲 《續(xù)世說(shuō)·德行》:“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藝,飾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。” 明 譚貞良 《樓桑先主廟》詩(shī):“枌榆存舊社,絃管尚紛紛?!?清 曹寅 《中秋西堂待月》詩(shī):“直待滿城絃管歇,漸分清影上屏山?!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嘶兀骸靶氯俗诨ㄞI里,但聽得大吹大擂,絃管喧雜?!眳⒁姟?弦管 ”。
陰山
陰山 (Yīn Shān) 中國(guó)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中部山脈。東西走向,包括狼山、烏拉山、色爾騰山、大青山等。山頂海拔2000—2400米。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(zhì)巖組成,在斷陷盆地中有沉積巖分布。煤、鐵和稀土金屬等礦藏豐富。以狼山最為干旱,大青山較濕潤(rùn)。山坡低處為草地 the Yinshan Mountains楊凌名句,琴曲歌辭·明妃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