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張九齡《贈澧陽韋明府》
君有百煉刃,堪斷七重犀。誰開太阿匣,持割武城雞。
竟與尚書佩,遙應(yīng)天子提。何時遇操宰,當使玉如泥。
注釋參考
百煉
(1).多次鍛煉;久經(jīng)磨煉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漢官儀》卷上:“金取堅剛,百鍊不秏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ご掮鼈鳌罚骸?孫 ( 孫禮 )疏亮亢烈,剛簡能斷; 盧 ( 盧毓 )清警明禮,百鍊不消,皆公才也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郊遇》:“三昧上真炁已全,百煉中凡心俱浄?!?/p>
(2).寶刀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 吳大帝 有寶刀三……一曰百鍊,二曰青犢,三曰漏影?!?
斷七
[the Buddhist Service on each seventh day within 49 days after one's death] 舊時迷信風(fēng)俗,人死后每七天叫一個“七”,滿七個“七”即四十九天時叫“斷七”,常請和尚道士來念經(jīng)超度亡魂
詳細解釋舊時人死后,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,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,稱“斷七”。 元 無名氏 《神奴兒》楔子:“自從員外亡化過了,可早斷七也?!薄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七三回:“ 楊姑娘 道:‘好快,斷七過了,這一向又早百日來?!薄逗蔚洹返谖寤兀骸?形容鬼 也不等斷七,就將 活死人 領(lǐng)了回去。”參見“ 做七 ”。
張九齡名句,贈澧陽韋明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