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珍我棄、人棄我取
出自清代 沈復《浮生六記·浪游記快》:
摘自《浮生六記·浪游記快》
解釋:別人不要的時候我要,別人要的時候我不要。
原文摘要:
余游幕三十年來,天下所未到者,蜀中、黔中與滇南耳。惜乎輪蹄征逐,處處隨人,山水怡情,云煙過眼,不道領(lǐng)略其大概,不能探僻尋幽也。余凡事喜獨出己見,不屑隨人是非,即論詩品畫,莫不存人珍我棄、人棄我取之意,故名勝所在,貴乎心得,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,有非名勝面自以為妙者,聊以平生歷歷者記之。余年十五時,吾父稼夫公館于山陰趙明府幕中。有趙省齋先生名傳者,杭之宿儒也,趙明府延教其子,吾父命余亦拜投門下。暇日出游,得至吼山,離城約十余里。不通陸路。近山見一石洞,上有片石橫裂欲墮,即從其下蕩舟入?;砣豢掌渲?,四面皆峭壁,俗名之曰“水園”。臨流建石閣五椽,對面石壁有“觀魚躍”三字,水深不測,相傳有巨鱗潛伏,余投餌試之,僅見不盈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