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義山《挽黃松澗》:
少陵元是誰家數(shù),衣缽當(dāng)初自審言。
松澗于何尋的派,涪翁之后又仍孫。
幾篇憂國詩奚寄,一念愛君天所根。
不比騷人弄光景,讀君遺稿死猶存。
注釋參考
于何
(1).為何;如何?!对姟ば⊙拧な轮弧罚骸氨嗽露?,則維其常;此日而食,于何不臧?” 唐 王季友 《滑中贈崔士瑾》詩:“十年前見君,甲子過我壽;于何今相逢,華髮在我后?”
(2).什么。于,助詞。 漢 張衡 《西京賦》:“林麓之饒,于何不有!”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異類眾伙,于何不育!”
如何。《墨子·非命上》:“故言必有三表。何謂三表? 子墨子 言曰:‘有本之者,有原之者,有用之者。於何本之?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。於何原之?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。於何用之?廢以為刑政?!?唐 韓愈 《贈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之一:“ 何氏 之從學(xué),蘭蕙已滿畹。於何玩其光,以至歲向晚?!?/p>
涪翁
(1). 東漢 人,精于醫(yī),姓名不傳。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下·郭玉》:“有老父,不知何出,常漁釣於 涪水 ,因號 涪翁 。乞食人間,見有疾者,時下針石,輒應(yīng)時而效,乃著《針經(jīng)》、《針脈法》傳於世?!?/p>
(2). 宋 黃庭堅 別號?!稅廴正S叢鈔》卷二引《復(fù)齋漫錄》:“ 山谷 謫 涪州 別駕,因自號 涪翁 ?!?宋 范成大 《萬景樓》詩:“若為喚得 涪翁 起,題作西南第一樓?!?陳三立 《由崝廬寄陳芰潭》詩:“流傳文字一賞之,襟期 涪翁 有同調(diào)?!?/p>
之后
之后 (zhīhòu) 緊接在…時以后 after 作出安排之后,我們就照著辦 在…后面 behind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樹 然后 afterwards 之后他又給我來過兩封信仍孫
從自身下數(shù)到第八世孫稱仍孫?!稜栄拧め層H》:“晜孫之子為仍孫?!薄杜f唐書·白居易傳》:“ 白居易 字 樂天 , 太原 人。 北齊 五兵尚書 建 之仍孫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六:“此帖流傳至於 智永 , 右軍 仍孫也?!?/p>
王義山名句,挽黃松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