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金代元好問《滿江紅》:
枕上吳山,隱隱見、宮眉修碧。
人好在、斷渾似,畫圖相識(shí)。
羅襪塵香來有信,玉簫聲遠(yuǎn)尋無跡。
恨不將、春色醉仙桃,迷芳席。
嬋娟月,韶華日。
夢(mèng)已盡,愁仍積。
江花共江草,幾時(shí)終極。
錦樹摧殘胡蝶老,冰綃翦破鴛鴦只。
拌楚云、湘雨一生休,休相憶。
注釋參考
枕上
(1).床上。 唐 岑參 《春夢(mèng)》詩:“枕上片時(shí)春夢(mèng)中,行盡 江 南數(shù)千里?!?宋 陸游 《秋聲》詩:“人言悲秋難為情,我喜枕上聞秋聲。” 楊朔 《秋風(fēng)蕭瑟》:“夜來枕上隱隱聽見 渤海灣 的潮聲,清晨一開門,一陣風(fēng)從西吹來,吹得人通體新鮮干爽?!?/p>
(2).指夢(mèng)中。 宋 蕭東夫 《呂公洞》詩:“枕上功名祇擾擾,指端變化又玄玄?!?/p>
吳山
(1).山名。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南。參見“ 吳岳 ”。
(2).山名。又名 胥山 。俗稱 城隍山 。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。 南宋 初, 金 主 亮 南侵,揚(yáng)言欲立馬于此。 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》卷三:“ 金 海陵 ( 海陵王 ,即 金 主 完顏亮 )閲 柳 ( 柳永 )詞‘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’句,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?!?/p>
(3). 吳 地的山。 三國(guó) 吳 故地的山?!段倪x·謝朓<和伏武昌登孫權(quán)故城>》詩:“鵲起登 吳 山,鳳翔陵 楚 甸?!?李善 注:“ 孫 氏初基 武昌 ,后都 建鄴 ?!?清 陳維崧 《卜算子·阻閘瓜步》詞:“風(fēng)急 楚 天秋,日落 吳 山暮?!?/p>
(4). 吳 地的山。 春秋 吳 故地的山。 唐 賈島 《送朱可久歸越中》詩:“ 吳 山侵 越 眾, 隋 柳入 唐 疏?!?明 徐渭 《三茅觀觀潮》詩:“ 吳 山石頭坐秋風(fēng),帶著高冠拂云霧?!?/p>
(5). 吳 地的山。常泛指 江 南的山。 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詞:“ 吳 山 楚 澤行徧,只欠到 瀟 湘 ?!?/p>
見“ 吳坂 ”。
隱見
(1).或隱或現(xiàn)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詠梔子花》:“日斜光隱見,風(fēng)還影合離?!?唐 杜甫 《玉臺(tái)觀》詩之一:“江光隱見黿鼉窟,石勢(shì)參差烏鵲橋。” 清 邵長(zhǎng)蘅 《游孤山記》:“西行過 陸宣公祠 ,左右有居人數(shù)十家,燈火隱見林薄。”
(2).隱退或出仕。 金 王若虛 《揚(yáng)子法言微旨序》:“今公于 子云 之書,辨明是正,厥功多矣,至于進(jìn)退隱見之際,尤為反覆而致意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受任》:“士當(dāng)巷居,隱見惟己,人不得致也。出而干主,任之猶輕,言之猶淺,去留亦惟己,人不得泥也?!?/p>
宮眉
謂婦女依宮中流行樣式描畫的眉毛。 唐 李商隱 《蝶》詩之三:“ 壽陽公主 嫁時(shí)妝,八字宮眉捧額黃?!?宋 晏幾道 《蝶戀花》詞:“碾玉釵頭雙鳳小。倒暈工夫,畫得宮眉巧?!?明 梁少白 《好事近·寄妓》套曲:“宮眉細(xì)蹙,楚腰纖削。相思依舊,欲説還休?!?/p>
元好問名句,滿江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