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鄧肅《第四章兼簡其子》:
虱卜雖蕭條,虎筮固豪壯。
要皆有得失,未息胸中望。
那知方寸地,太空等虛曠。
川逝水不流,石高風自浪。
鄭五相府榮,謝三漁舟漾。
窮達安在哉,但瞞肉眼障。
鼓瑟鏗爾舍,扶杖啵然放。
在我本不虧,底處更求長。
獨掛百錢游,無人捉私釀。
醉歸一腹春,滿紙揮琴暢。
珍重江左王,德邵宜絳帳。
天遣千里來,不顧閩山瘴。
人言臭味同,政可慰悽愴。
誰知金玉予,詩成即相餉。
筆力到天心,開卷人爭仰。
但勿賦兔葵,小兒易生謗。
獻之詩更奇,句法晉守尚。
從渠得精深,嗟余真恍儻。
何當日相從,煩君更語上。
逕追太古風,三嘆聊十唱。
注釋參考
人言
[people's words] 人們的評論,別人的議論
詳細解釋(1).別人的評議?!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岸Y義不愆,何恤於人言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滕大夫》之三:“早知百和俱灰燼,未信人言弱勝強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二:“ 晦翁 認是大姓力量大,致得人言如此?!?/p>
(2).人的言語。 唐 儲光羲 《昭圣觀》詩:“石池辨春色,林獸知人言?!?/p>
(3).pi{1~1}霜的別名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金石·砒石》:“砒,性猛如貔,故名。惟出 信州 ,故人呼為信石;而又隱信字為人言?!?清 劉獻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一:“辟臭蟲方,用木瓜打碎,燒煙薰之,若加人言少許,其子粒粒皆爆碎。”
臭味
臭惡之氣味。《周禮·天官·內(nèi)饔》“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” 漢 鄭玄 注:“腥臊羶香可食者,是別其不可食者,則所謂者皆臭味也?!?清 趙翼 《裙帶魚臭如醃鲞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(diào)之》:“臭味輼輬不可親,嗜痂偏作席間珍?!?/p>
(1).氣味。 漢 仲長統(tǒng) 《昌言下》:“性類純美,臭味芬香,孰有加此乎?” 宋 蘇軾 《題楊次公蕙》詩:“蕙本蘭之族,依然臭味同?!?/p>
(2).比喻志趣。 漢 蔡邕 《玄文先生李休碑》:“凡其親昭朋徒,臭味相與,大會而葬之?!?唐 元稹 《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》:“吾兄諳性靈, 崔子 同臭味。投此掛冠詞,一生還自恣?!?清 方苞 《贈潘幼石序》:“豈臭味之同,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?”
(3).比喻同類?!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?季武子 曰:‘誰敢哉!今譬於草木,寡君在君,君之臭味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言同類。” 唐 李百藥 《房彥謙碑》:“且復(fù)留連宴賞,提攜臭味,登山臨水,必動詠言?!?宋 蘇軾 《下財啟》:“夙緣契好,獲媾婚姻,顧門閥之雖微,恃臭味之不遠?!?/p>
鄧肅名句,第四章兼簡其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